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伐树记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①焉,其根-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小题1:下列语句巾,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茀:杂草丛生。
B.然一旦悉翦弃翦:修剪,修整。,
C.庄周之贵也贵:看重,崇尚。,
D.以无用而赋有用贼:侵害,妨害。,
小题2:下列符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                                  (   )
A.①其根壮而叶大②视其处之而已
B.①以杏故,特不得蔬②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
C.①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②美泽可用,反见存
D.①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②才者死、不才者生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旧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①(樗)不足养,是宜伐                 ②以杏放,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③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⑤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⑥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守同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小题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根 壮 则 梗 地 脉 耗 阳 气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滋 叶 大 则 阴 翳 蒙 碍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畅 以茂 又 其 材 拳 曲 臃 肿 疏 轻 而 不 坚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


小题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翦:砍伐。
小题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C项两个“见”都是介词,表被动。A 项第①句中的“其”,代词,“它的”;第②句中的“其”,代词,“它”。B项第①句中的“以”,连词,“因为”;第②句中的“以”,介词,“凭”“根据”。D项第①句中“者”,语气词,引出下文的原因、解释等;第②句中的“者”,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等后面指代相关的人和事物。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①③④三句话都与庄子的观点“才者死、不才者生”相反,其中①是守园人对“不才者”樗的处置办法,认为“宜伐”;③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樗“不材”,所以对其“一旦悉翦弃”;④也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杏树是“才者”,而不死,“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②是守园人向作者建议的话,要将还有用的杏树砍掉。⑤是庄子“才者死”这一观点的例证。⑥是“客”议论庄子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作者处置东园树木的看法。这是一个新的视角,而非与庄子态度“完全相反”。
小题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在 于揭示“有益者生存发展,无益者遭淘汰”的客观规律,而非“反思自己”。
小题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评分标准:本题5分。共6处断点,断对2处给1分,3处给2分,以此类推。在不当断处断,要倒扣分。
参考译文:
衙署的东因,长久地荒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治理了。我来到以后,才开始整治这个为贫瘠的土地施肥浇水,种了菜蔬十几畦,又种植了花卉、果树、梧桐、竹子等共百来春天到来阳气上升之后,许多树木已经发:茅生长。守园的人告知说:“园中有一些臭椿树,它们的根系壮大、枝叶茂盛。根系壮大那么就会阻塞地脉,消耗土壤的许多养分,因而使得那些新种的花果桐竹得不到滋养;(臭椿)枝繁叶茂那么遮挡了阳光,因而新种的植物受到影响,不能自然繁茂地生长。再有臭绪哟树干扭曲多节,木质疏松不坚硬,(臭椿)不值得种植,是应该把它们砍掉。”于是就将臭椿树都砍去了。第二天,守园的人又说:“菜园的南边有些杏树,大凡它们的根扎在地下方圆可达六七尺,那儿的土地非常肥沃,因为蚤树生长的缘故,白白地不能再种蔬菜。,因此也应当砍去杏树。’我说:“哎,现在正是春天,杏树将要开花,(我们)如果等到秋天,杏树就可以结果实了。你难道不能减少几畦菜地的面积作为种植杏树的地方吗?”因此没有砍掉杏树。
事过之后不久,我有所感悟就发了一番感慨:“唉!庄子的学说中说:臭椿、栎树因为不是好木材使它们活到应活的年限,桂树、漆树因为有用而被人们很早就砍伐折断。现在臭椿确实不能成材,可是人们有一天将它们全部砍伐掉了;杏树的木材很坚硬细密,(木材)有漂亮的色泽又可供人们使用,反而被保存下来。难道是成材的与不成材的各自遭遇的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吗?
有一天,来了位客人来拜访我,差役正拖着砍下的椿树经过堂前,(我)指着臭椿就对客人说出了自己对庄子所论述的怀疑。客人说:“这有什么感到惊讶的呢?凭着无用的态度处置无用之材正是庄周所崇尚的。世上凭借自己无用反而侵害有用之材,(那么有用之材)哪里还能幸免呢!那些杏树可利用的是花和果,因为(杏树)有花果这些供人们享用的生存的条件保护着它的根部,所以(它)幸免予被砍伐。至于桂树、漆树不能从砍伐的厄运中逃避,是因为它们被人们利用的东西只有被砍下来才能利用,所以这样一种状况必然无法生存。这跟那些杏树凭借开花结果免予砍伐是不同的啊。而今臭椿高大不成材,反而因高大妨害了别的花木生长,他们被砍去的确是理所应当的。跟那庄子“有用的死没有用的生”之说又是不同的。大约世上万物能够幸免于难与不能幸免于难,要看它所处的地位和用途罢了。”客人离去后,我认为他说的很对,写此文以记之。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伐树记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