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诸葛孔明陈亮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语文
题文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 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译文: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译文: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译文: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2)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 (3)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解题时要把平时的积累与实词的语境结合起来。依据语境“非仲达敌”中“敌”应理解为“对手”。 小题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题时要把平时的积累与语境相结合。A项前句中“而”是连词,表示转折,但是;后句中“而”为连词,表示顺承。B项两句中“且”均为副词,解释为“将要”。C项前句中“也”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后句中“也”表示判断。D项前句中“之”为助词,意为“的”;后句中“之”为代词,意为“这样”。 小题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应注意节奏与词义。A项“宥过无大刑/故无小”断错,句意割裂。C项“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虽死不怨/杀者”均断错,割裂句意。D项“虽死不怨/杀者”断错。 小题4:本题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李靖对诸葛亮的用兵之道非常赞赏,从“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一句中可见,“书生之论”也并非指李靖的观点。 小题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句是说一些人对孔明不好的看法,偏方:偏远的地方,特:只不过,尔:罢了。(2)句是说仲达对孔明不据守渭水的说词,与:对付,耳:句末语气词。(3)句叙述仲达布置军队,济:渡过,为:动词,构筑。在根据语境来断定句子的大意后,确定句中考查的关键点非常重要。包括重点词的意思,如(1)句中的“偏方”“特”,(2)句中的“与”“耳”等,另外还要注意有无句式变化和词类活用现象,翻译时应准确把握住这些得分点。 译文: 孔明,是伊尹、周公一类的人。但是谈论的人们多有不同的说法,因为他遭遇多难的时代,处于英雄不幸的时候。众人都积极进世,而我单单退隐,优雅的生活在草房之中,刘备三请后出征效力,挺身而出接受托孤的重任,不放弃也不专制,没有人进谗言。权利威胁到皇帝但皇上不怀疑,势利压倒群臣但群臣不怨恨。竭尽精力治理蜀地,风土人情出现了良好的风貌。宽恕他人过错没有最大限度,使用刑法没有最小,这是皇帝的使用的政策啊。用正道使用人,即使劳累也不怨恨,用给人生路的方式杀人,即使死了也不怨恨杀人者,这是称王的人做的事啊。孔明都能很好的做这些事,相信他确实是伊尹、周公之类的人啊。但谈论的人们竟说他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者的臣子罢了。凭什么能够和孔子在鲁国做官时自己比作老子、彭公呢!更有甚者到了认为孔明不是仲达的对手,这与小孩子的见解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难道不是因为仲达的言论而相信的吗?却不知道他的话都是谎言。仲达不能在孔明面前使用诡计,所以常常暗地偷看孔明派兵布阵,妄自说一些大话来欺骗部下,谈论的人们只不过没有察觉罢了。 开始孔明领兵出祁山,仲达领兵对抗他,听说孔明将要收割上邽的麦子,卷起盔甲急速行军,昼夜兼程往那里赶,孔明粮食缺少已经退走了,仲达欺骗说“我昼夜兼程,非常疲劳,这是通晓兵法的人非常喜欢的,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就容易对付了。”军队没有现有的粮食却调转军队作战,纵使能够取胜,后面又凭什么来维持呢?这是稍微能够辨别事理的人一定不会去做的。仲达心里知道是这样,在外面说大话欺骗他的部下罢了。不久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道孔明领兵来逼近渭水,他率领军队渡过渭水,背靠渭水构筑营垒。孔明领兵将要到了,仲达诈言说:“诸葛亮若是勇敢的人,应当领兵出武功依山势布阵。如果向西上五丈原,各路军队就没有战事了。”敌人的兵马已经在死地,却率兵直进,来和他决战,这也是稍微懂得事理的人不会去做的。仲达知道诸葛亮一定不会这样,才用骗人的话来掩饰他的胆怯,用这些来显示我能料敌,并用来稍微安定三军之心。孔明率领有秩序的军队,不用权变诈术,不贪图小利,他则说:“诸葛亮志向大但不能抓住机会,智谋多但不果断,喜欢带兵但没有能力。”凡是这些,都是暗地偷窥孔明的谋略,故意说大话来欺骗他的部下,这怎么是真情呢! 善于洞察真情的人,不在敌人存在之时,而在于对人消亡之后。孔明在时,仲达的话就这样,等到孔明去世了,仲达看到孔明的布置营垒的方式,收起衣襟长叹说:“孔明真是天下的奇才啊。”他看到孔明的规矩法度,出于自己不能做,恍然失去了自我,不觉他的话就说出来了。可以看出他的真情了。谈论的人不相信,反而相信他骗人的话,难道不是又被仲达欺骗了吗! 唐代的李靖,谈论兵法的英雄,我曾经读他的问对书籍,看见他讲述孔明用兵的巧妙,非常好,令人叫绝;曾对仲达不屑一顾,李靖是通晓兵法的人,本来可以看到其中的奥妙了。书生们的谈论,为什么不是这样呢?孔明距离现在已经有千年了,未有能看透他的内心的人。我愤怒孔明的不幸,所以详细的说这些,让世上用成败论英雄的人们还是稍微收敛一些吧。
上一篇:(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语文
下一篇:(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