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送宗伯乔白岩序明王守仁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①,过阳明子而论学②。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①,过阳明子而论学②。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③。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④:‘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⑤?”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①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南.都:今江苏南京,乔宇任南京礼部尚书。②阳明子:指王守仁。会稽山道家称“阳明洞大”,王守仁结庐其间。故自号阳明子。③鸠:通“究”。④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时人:((国语·楚语上))载卫武公语:“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⑤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目无改观,耳无改听无:不。
B.盖一年而诎乡:艺人诎:通“屈”。
C.阳明子日:“学贵精”精:细
D.专于弈而不专丁道,其专溺也溺:沉湎
小题2:下列全符合王阳明为学主张的一组文字是:(3分)                               (   )
①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
②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
③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
④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
⑤夫道广矣大矣,丈词技能于是乎出
⑥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
⑦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⑧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
A.②③⑤B.④⑤⑥C.⑤⑥⑦D.①④⑧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他的朋友白岩乔先生将要离开自己去南京时写给这位朋友的。王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对朋友做了须坚持研究学习的勉励。
B.王守仁在这篇赠序里阐述了他的为学主张,他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是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了“大道”也就不远了。
C.白岩乔先生认为自己喜好文辞优美的文章,写作时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并沉潜于诸史和百家著作,这就算是“精”了,可王守仁却并不认可这样的“精”。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
(2)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3)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小题1:B小题1:B
小题1: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送宗伯乔白岩序明王守仁大宗伯白岩..”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