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分)戴胄传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明习律令,尤晓文簿。隋大业末,为门下录事,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甚礼之。贞观-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分)
戴胄传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明习律令,尤晓文簿。隋大业末,为门下录事,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甚礼之。
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上从之。胄驳曰:“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剂、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衷。”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上嘉之,竟免校尉之死。
于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泻,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帝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帝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帝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胄前犯颜执法多此类。所论刑狱,皆事无冤滥。
七年,卒,太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诏虞世南为撰碑文。又以胄宅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房玄龄、魏徵并美胄才用,俱与之亲善,及胄卒后,尝见其游处之地,数为之流涕。胄无子,以兄子至德为后。
(节选自《旧唐书·戴胄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德彝议以监门不觉,罪当死当:判处
B.臣不敢亏法亏:损毁
C.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阿:迎合
D.卿欲卖狱乎狱:案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戴胄能“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
① 性坚正,明习律令                ②胄据法断流以奏之
③不首者罪至于死                   ④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
⑤所论刑狱,皆事无冤滥             ⑥法有所失,公能正之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胄正直坚定,通晓法律,隋朝时就担任了门下录事的官职,并且很受苏威、裴矩等人的赏识与礼遇。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典,目的是为了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因为地位有高低、关系有亲疏的原因而同罪异罚。
C.对“诈伪者”太宗下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坚持“以法当流”,对太宗的责难,他既据理力谏,又讲究劝谏艺术,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才干突出,又能秉公执法,他去世后,太宗对其追封赠谥都很显贵尊荣,一些贤能正直的大臣也很怀念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1:阿:偏袒
小题2:①是介绍戴胄通晓法律,与“执法”无关。③是太宗说的话,与戴胄无关。⑥是太宗对其评价,不是直接表明。
小题3:从此事最终处理结果看,戴胄引述法典劝谏的目的不是要重判长孙无忌死罪,而是要设法减轻对校尉的处罚
文言文译文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品性坚贞正直,熟悉法令,尤其通晓各类文书簿册。隋朝大业末年,担任门下录事,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都以礼对待他。
贞观元年,升任大理寺少卿的官职。当时,担任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有一次曾被太宗召见,没有解下佩刀就进入东上阁门。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定罪认为负责守卫宫门的校尉没有发觉,要判处死罪;长孙无忌是失误带刀进入,罚铜二十斤赎罪。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处理意见。戴胄反驳说:“校尉没有发觉和长孙无忌带刀入宫,都是失误罢了。臣子对于最尊贵的帝王,都不能强调什么失误。法典规定:‘供皇上用的汤药、饮食、舟船,(即使是)失误而触犯了法律,也都得处死。’陛下如果考虑到长孙无忌的功劳,就不要由有关部门判决;如果要依据法律,长孙无忌只是罚铜就不能算是处理得当。”唐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我怎么能因为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便想偏袒他呢!”于是下令重新议定二人之罪。封德彝坚持自己当初的意见,唐太宗打算许可。戴胄又争辩说:“监门校尉是因为长孙无忌才获罪的,按法律规定应从轻处罚。如果只从失误这一点讲,那么两人的情形是一样的,可是(在判罚上)却有生和死的巨大差距,所以我冒昧坚持请求改判。”太宗很赞许他,最终免除了校尉的死刑。
当时,朝廷大规模举行科举选拔人才,有的读书人假报资历出身家世舞弊,唐太宗命令这种人自首,不自首的人一经查实就得处死。不久,有个作伪者行为败露了,戴胄按照法律规定判处流放并报告唐太宗。唐太宗说:“我下了命令,作伪者不自首一经查实就处死,可你现在却只判流放,你这是向天下人宣示我讲话不讲信用,你想在案件审理中故意宽大以收买人心吗?”戴胄说:“陛下如果立即杀掉他,那就不是我的职权所管得了的。可是,已经移交给我处理,我不敢毁坏法律。”唐太宗说:“你自然是恪守法律了,却要让我失信于天下人吗?”戴胄说:“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公布最大的信用的,您的话只是发泄了一时的喜怒情绪。陛下出乎一时情绪激动同意杀掉他,(冷静考虑后)觉得不能这样做而把他押送大理寺依法惩处,这正是克制个人情绪而留存大的信用啊。如果曲从个人情绪背离法律所应有的信用,我私下就要替陛下惋惜了。”唐太宗说:“法律有缺漏的地方,你能改正它,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戴胄先前冒犯龙颜秉公执法的事,大多是这一类。他所判处的刑事案件,都没有冤屈和滥杀无辜的。
贞观七年,戴胄去世,唐太宗为他举办葬礼,停止上朝三天,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追封为道国公,谥号为“忠”,并下诏让虞世南为他撰写碑文。又因为戴胄宅第破旧,没有地方供奉祭祀,下令让有关部门特地为他建造庙堂。房玄龄、魏徵都认为戴胄很有才干,都和他亲近友好,等戴胄死后,再见到以前一起游玩过的地方,都多次因此而悲痛流泪。戴胄没有儿子,把哥哥的儿子戴至德作为后人。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分)戴胄传戴胄字玄..”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