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后李业等教隐帝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三家之客多及,而朴以故独免。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其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穀第,疾作,仆于坐上,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节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数顾大臣问治道② 范曾数目项王
B.① 少举进士,为校书郎②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C.① 乃去邠东归②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 仆于坐上,归而卒②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朴“明敏多材智”的一组是(     )
① 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② 外事征发,而内修法度
③ 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④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⑤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        ⑥ 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王朴投靠枢密使杨邠,后发现汉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预料必会出事,就离开了杨邠。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真如他所料。王朴凭借敏锐的政治眼光,躲过了杀身之祸。
B.在众文士主张先修文德的情况下,王朴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委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才华横溢,不仅精通政治,阴阳律历样样皆通,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京城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口,回程途中到前任丞相李穀家拜访时,病倒在座位上,回京后就去世了,周世宗为此感到非常悲痛。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10分)
(1)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5分)
译文: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分)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A(A.①②同,均译为“多次”。B.举:①中举,引申为“考取”;②举,全部,都。C.乃:均为副词。①于是,就;②却,竟然。D.而:均为连词。①表承接,就;②表转折,却
小题2:A(②说的是世宗的情况。⑤世宗的悲痛,说明王朴在世宗心目中有极重要的位置, 但不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多材智”的特点。⑥是人们对王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所作出的反应。)
小题3: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
小题4:(1)译文:王朴性格刚直果敢,又被周世宗信任,凡是他的所作所为,当时没有人敢责难。(5分,大意对给2分,“凡”“难”及“见……于”的被动句译对各给1分。)
(2)译文: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族秦国的,是秦国统治者本身,不是天下的人民。(5分,大意对给2分,“灭”“非”“族”译对各给1分。)

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投靠于汉枢密使杨邠。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关系不睦,料知他一定会出事,于是离开杨邠回到家乡。后来李业等人教汉隐帝诛杀权臣,杨邠和王章、史弘肇都被处死,这三人的门客也多被牵连,而只有王朴因为离开的早,幸免于难。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当时,周世宗刚即位,坚决征伐四方,力排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努力训练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他多次召集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主张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等上奏用兵之策,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先前就了解王朴,等到看到他高妙的论述,更加认为他是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没有不符合自己的心意的,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世宗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仆为东京副留守。回来后,任命他为户部侍郎,又升为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伐,对内修订法度。王朴聪明,才智很高,不但当世政务,就连阴阳律历等方面,都没有不通晓的。 王朴性格刚直果敢,又被周世宗信任,凡是他的所作所为,当时没有人敢责难。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扩张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规模,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创制的音乐,至今还采用,一点没有变。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只是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了斗门,回京途中,到前任丞相李穀家拜访时,病倒在座位上,回京后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用玉钺敲地,多次放声痛哭。追赠王朴为侍中。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