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砦,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壕,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任职期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用木板渡过一个人来)。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①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战事警报)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审敌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其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首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语:“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明史·陶鲁传》)
注:①参伍:错综比较,加以验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授新会丞荫:私下,暗地B.缮甲兵缮:修补,整治
C.寻以破贼功寻:不久D.倚之如长城倚:倚重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鲁“多智计,谋定后战”的举措的一组是
①乃筑堡砦②以孤城捍贼冲③建郭掘壕④为亭其中
⑤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⑥潜师出城
A.①②⑤B.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是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鲁初登仕途,正遇上两广境内贼寇横行,陶鲁号召地方百姓练兵筑垒,抵御流寇。
B.由于抗击贼寇功绩卓著,陶鲁深受上司的赏识,或因任职期满而升职,或提拔兼职。
C.陶鲁善于安抚人心,又处事缜密,多谋善断,出奇制胜,因此深受两广人民的倚重。
D.陶鲁虽然连胜贼寇,未离军旅,但并不擅长军事,他主张教化为先,剿杀只是辅助。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
(2)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贼寇的气焰似要吞灭我们的县城,如果不早作准备就将会陷落,你们这些人能率领子弟捍卫吗?
(2)防治盗贼,要先感化他们,万不得已才杀死他们。


小题1:(荫: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小题2:(①②③是突出陶鲁的勇敢和军事才能)
小题3:(“并不擅长军事”错)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陶鲁,字自强,因先辈的功勋被授职为新会县丞。在此时,广西瑶民流窜劫掠各府,没有一个月不攻破城池、杀死官吏的。香山、顺德一带土匪成群,新会县那些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成群聚集与他们相呼应。陶鲁召集有威望的长者,对他们说:“贼寇的气焰似要吞灭我们的县城,如果不早作准备就将会陷落,你们这些人能率领子弟捍卫吗?”他们都说:“行。”于是就修筑营寨,整治武器装备,训练兵勇,要凭一座孤城来抵御敌寇的进攻。他们修建外城,挖掘壕沟,并在外面布置了铁蒺藜、刺竹等,使城防十分坚固,敌寇若来进犯,总是把他们击败。天顺七年,陶鲁任职期满,巡抚叶盛上奏他的功绩,朝廷就近提升,让他主持县政。不久,他又因攻破贼寇的功绩,晋职广州同知,而仍然主持新会县的政事。陶鲁善于抚慰士人,足智多谋,谋略确定后才去作战。他在办公处所后面开凿一个池塘,在池中建一个亭子,却不建桥梁。夜间就召部下到亭中议事,用木板把他渡过来,商议完毕,让他回去。像这样总共跟几个人商量,才综合比较选择其中最好的采用它,因此他常能克敌制胜却又不泄露机密。当警报轮番到来的时候,陶鲁身穿军服,素有戒备,敛声屏气,神色庄重,等到弄清敌人的弱点,才秘密派兵出城,半夜把敌军包围,早晨就取得胜利。敌寇虽然很善于侦探,却始终不能把握陶鲁的要领。陶鲁做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开军事,历经大小几十次战役,总共斩敌二万一千四百多,夺回被劫掠以及安抚恢复旧业的人有十三万七千多,两广人倚重他,把他当作“长城”。然而陶鲁统帅军队却不崇尚武力,他曾说:“防治盗贼,要先感化他们,万不得已才杀死他们。”每当平定贼寇,都在那里设县建校来教化当地人民。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陶鲁,字自强,荫授..”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