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智除奸佞杨文襄①,与内臣张永同提兵讨安化王,杨在军中语及逆瑾②事。因以危言动永,即于袖中出二疏,一言平贼事③,一言内变-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智除奸佞
杨文襄①,与内臣张永同提兵讨安化王,杨在军中语及逆瑾②事。因以危言动永,即于袖中出二疏,一言平贼事③,一言内变事,嘱永曰:“公班师入京见上,先进宁夏疏,上必就公问,公诡言请屏人语,乃进内变疏。”永曰:“即不济,奈何?”公曰:“他人言,济不济未可知,公言必济。顾公言时,须有端绪④,万一不信公,公可顿首请上即时召瑾,没其兵器,劝上登城验之:‘若无反状,杀奴喂狗’。又顿首哭泣,上必大怒瑾。瑾诛,公大用,尽矫其所为。吕强、张承业,与公千载三人耳。但须得请即行事,勿缓顷刻。”永勃然作曰:“老奴何惜余年报主乎?”已而永入见,如公策,事果济。瑾初缚时,得旨降南京奉御,瑾上白帖,乞一二敝衣盖体,上怜之,令与故衣百件。永惧,谋之内阁⑤,令科道⑥劾瑾,劾中多波及阿瑾诸臣。永持疏至左顺门,谓诸言官曰:“瑾用事时,我辈亦不敢言,况尔两班官;今罪止瑾一人,勿动摇人情也!可领此疏去,急易疏进。”此疏入,瑾遂正法,止连及文臣张綵一人、武臣杨玉等六人而已。
除瑾除彬,多借张永之力。若全仗外庭⑦,断不济事!永不欲旁及多人,更有识见,然非杨文襄智出永上,永亦不为之用。吁!此文襄所以称“智囊”也!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委蛇卷十三》)
【注】①杨文襄:即杨一清,字应宁。少年时以神童荐为翰林秀才,后为太子太保,死后谥文襄。内臣:宦官。②瑾:即刘瑾,当时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头子。③平贼事:即讨伐安化王一事。④端绪:头绪,条理。⑤内阁:明清两代的政务机构,明太祖废宰相设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上办理政务。⑥科道:明清吏、户等六科京畿等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⑦外庭:指宫外的百官,与近侍之臣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诡言请屏人语诡:诡计
B.没其兵器没:没收
C.上必就公问就:接近
D.断不济事济: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以危言动永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乃进内变疏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C.①即于袖中出二疏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此文襄所以称“智囊”也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文襄所以称‘智囊’”的一组是
①因以危言动永,即于袖中出二疏     ②上必就公问,公诡言请屏人语
③即不济,奈何                     ④但须得请即行事,勿缓顷刻
⑤已而永入见,如公策,事果济       ⑥此疏入,瑾遂正法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文襄曾和张永一同领兵讨伐安化王,在军营谈论到刘谨为非作歹之事情时,嘱咐张永,让他在班师回朝面见皇上的时候,要呈上弹劾刘瑾的奏章。
B.张永按照杨文襄的计策行事,果然顺利成功。齐瑾被抓手后,奉命押送南京。刘谨上书请求皇上给他几件破衣遮体,皇上可怜他,下令将百十件旧衣服给他。
C.张永把吏、户、兵、礼诸部上奏弹劾刘瑾的奏章拿到左顺门对谏官说:这些奏章涉及的人很多,不要改动反映的情况,赶快呈上奏章。
D.刘谨被正法,很大程度上是靠张永之力,但如果没有杨一清为他出高明的主意,张永也办不成此事,杨一清不愧有“智囊”之名。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瑾诛,公大用,尽矫其所为。(3分)
(2)瑾用事时,我辈亦不敢言,况尔两班官。(3分)
(3)永不欲旁及多人,更有识见,然非杨文襄智出永上,永亦不为之用。(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诡:假称。)
小题2:C(C项均是介词,从。A项,副词,趁机;介词,凭借、依靠。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项,表“……的原因”;表方式或手段,“用来,靠他来”。)
小题3:B(③是张永说的话;⑥是张永做的事。)
小题4:C(“不要改动反映的情况”不正确,应为“去掉此疏,换另一道立刻进呈”。)
小题5:(1)(一旦)刘谨被诛,您一定会受到皇上的重用,就可以全部矫正他以前的所作所为。
(“用”“矫”及被动句式翻译准确各给1分,句意正确给1分。共3分。)
(2)刘谨专权时,连我们这些人都不敢直言,何况是其他官员呢。
(“用事”“亦”“况”翻译准确各给1分,句意正确给1分。共3分。)
(3)张永不希望牵连太多大臣,更是有远见的做法,然而若不是杨一清的智略比张永更胜一筹,张永也不会被杨一清所说动。
(“旁”“识见”“出”及被动句式翻译准确各给1分,句意正确给1分,共4分。)

参考译文:明武宗时,杨一清与宦官张永(武宗初年时原本是刘瑾党人,后不满刘瑾所为,奏请诛刘瑾,同时举兵征讨安化王朱鐇,袭封安化王。正德年间以诛刘瑾为名举兵谋反,后为仇钺所缚,押送京师赐死)在军中,杨一清曾与张永谈到阉臣刘瑾,分析其中利害,劝说张永举发刘瑾。接着从衣袖中取出两道奏疏,一道陈述平定安化王谋反的战略,另一道则是分析刘瑾有专权谋逆的意图。  最后,杨一清叮嘱张永说:“您率军回京谒见皇上时,先呈平定安化王的奏章,皇上一定会再进一步详细询问,这时您趁机要求皇上摒退左右,再进皇朝中暗埋内乱的奏章。”  张永说:“万一这招不管用,又该怎么办呢?” 杨一清说:“如果是旁人,我不敢断言是否管用,但如果是您,只要论事时能有条有理,一定管用。万一皇上不相信您所说的话,您就叩头请皇上立即召刘瑾,下令先没收刘瑾兵器,劝请皇上亲自查验,扬言如果找不到刘瑾谋反的证据,愿意拼上自己这条命,拿去喂狗。接着再一面痛哭一面连连叩头,这时皇上对刘瑾一定大为生气。刘瑾被诛,您一定受皇上重用,可以尽全力矫正以往朝政的缺失,那么吕强(后汉人,字汉盛,年轻时以宦官任官小黄门。灵帝时按例策封宦官,吕强推辞不接受。黄巾贼起,吕强奏请先诛皇上左右通贼者,后为赵恽等人陷害,自杀而死)、张承业(后唐人,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臣,庄王即帝位时曾力谏不可,后绝食而死,谥正宪)与您可说是千年来的三大忠臣。但这事要赶紧进行,不能稍有拖延。” 张永慷慨地说:“我一把年纪为朝廷尽忠,哪里是为求日后的回报?”不久,张永回京谒见皇上,事态发展一如杨一清所计划。
刘瑾被收押后,奉圣旨被降为南京奉御。刘瑾上奏自承罪状,乞求武宗赐一两件旧衣蔽体。武宗不忍,下令赐百件旧衣,张永见武宗仍怜惜刘瑾,恐日后生变,与内阁中的好友商议,让都察院弹劾刘瑾。然而都察院弹劾的奏章中,牵连到许多阿附刘瑾的大臣,张永立即拿着奏章来到都察院,说:“刘瑾专权时,连我都不敢挺身直言,更何况是其他官员呢?今天朝政败坏全是刘谨一人的过错,不要再波及他人,动摇人心,请立即收回这道奏章,另呈一道。”  当奏疏呈上后,刘瑾果被正法,受牵连的只有文臣张綵一人,武将杨玉等六人而已。
  能除去阉宦刘瑾江彬,很大程度上靠了张永的力量。如果要仰仗外臣,断然不能成功,而张永不希望牵连太多大臣,更是有远见的做法。然而若不是杨一清的智略比张永更胜一筹,张永也不会被杨一清所说动。难怪杨一清有“智囊”之名。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智除奸佞杨文襄..”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