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戚)继光至浙时,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湖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戚家军”名闻天下。(嘉靖)四-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
(戚)继光至浙时,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湖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戚家军”名闻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后倭复趋台州,继光击之仙居,俘馘一千有奇。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攻陷寿宁、宁德,延及龙岩、莆田。闽中连告急,总督胡宗宪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倭寇,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倭巢,斩首二千六百。余倭走兴化。急追之,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而总兵刘显亦屡破贼。福建宿寇几尽。
及继光还浙后,新倭至者日益众,围兴化城匝月。会总兵刘显遣卒八人赍①书城中,衣刺“天兵”二字。倭杀而衣其衣,绐②守将得入,夜斩关延倭。全城焚掠一空。留两月,倭贼破平海卫,据之。
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其将中军,总兵刘显左,总兵官俞大猷右,合攻倭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后继光进都督同知,世廕千户,遂代俞大猷为总兵官。
(《明史·戚继光列传》 )(本文有删节)
注:①赍(jī):送。 ②绐(dài):欺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俘馘一千有奇奇:余B.余贼走兴化走:逃往
C.牛酒劳不绝劳:犒劳D.谭纶令其将中军将:将军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因地形制阵法B.又以南方多湖泽
不如因而厚遇之不赂者以赂者丧
C.继光击之仙居D.继光乃旋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年间,倭寇横行,屡次进犯东南沿海一带。戚继光的平倭战争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欢迎。
B.戚家军之所以闻名天下,主要因为戚继光治军有方,而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所以屡战屡胜。
C.戚继光驻守浙江,倭寇大举侵犯福建,俞大猷发檄文令戚继光前来剿灭倭寇,结果打了胜仗。
D.戚继光英勇善战,领导抗倭斗争取得重大胜利,获得了朝廷的封赏,得到了提拔。
小题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倭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入,夜斩关延倭。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译文:倭寇杀了(这八名官兵)穿了他们的衣服,骗过守城将领而进入兴化城中,在夜里打开城门把(大批)倭寇迎进城来。(共3分,每句1分)

参考译文:
戚继光调到浙江时,他请求召募民间壮士3000人,亲自训练,把击刺法教给他们,长短兵器并用,因此戚继光的一支军队特别精良。他又根据南方多湖泊沼泽,不便于骑兵作战的特点,按照地形特点因地制宜,排练了新阵法,“戚家军”名闻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乘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击毙倭寇头目。后来倭寇再次进攻台州,戚继光击杀倭寇,俘获斩首1000多人。第二年,倭寇大举侵犯福建,攻陷寿宁、宁德等城,并扩展到龙岩、松溪、莆田。福建连连告急,都督胡宗宪发檄文令戚继光剿灭倭寇。戚继光率军首先向横屿倭寇发动进攻,戚家军每人抱一捆草,填平水沟水坑进兵,捣毁了横屿倭寇大营,斩首2600人。残敌逃往兴化。戚家军紧追不舍,斩首1000多级。黎明时分进入兴化城,人民才知道戚家军来了,杀牛送酒慰劳不停。戚继光率军凯旋。同时总兵刘显也接连大破倭寇。福建多年来的倭寇被歼灭殆尽。
及至戚继光返回浙江之后,新来入犯福建的倭寇一天比一天多,他们包围兴化城已一个多月。这时总兵刘显派了八名士兵带着书信送往城中,衣服上刺有“天兵”两个字。倭寇杀了(这八名官兵)穿了他们的衣服,骗过守城将领而进入兴化城中,在夜里打开城门把(大批)倭寇迎进城来。全城被焚烧劫掠一空。过了两个月时间,倭寇又攻破平海卫,并驻兵占领。
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戚继光率领浙兵来了。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率领中军,刘显率领左翼,俞大猷率领右翼,兵分三路联合进攻平海倭寇。戚继光中军先入敌阵,左翼右翼紧随其后,将倭寇斩首2200人,救回被劫掠的官军3000人。后来戚继光被提升为都督同知,子孙世袭千户之职,戚继光于是接替俞大猷担任总兵官。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戚)继光至浙时,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