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 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
小题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B.贾人夏则资皮(买,购入)
C.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D.越人饰美女八人(打扮)
小题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执其手而与之谋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B.暮寝而思之
C.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D.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没死以闻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美我者           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⑥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⑧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A.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B.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小题4: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小题5: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
A.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B.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C.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D.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小题6: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3分)
小题7: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4分)
小题8: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会稽山上了,然后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
小题1: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是不可改变的啊!
小题1:您如果能(吴王)赦免越国的罪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人会进献给您。


小题1:B(资:积蓄、储备)
小题1:A(例句:表顺承  B.表修饰  C.表转折  D.而已,表示仅止于此)
小题1:B(名词作状语 / 使动 / 名词作动词 / 意动 / 形容词做名词)
小题1:C(ABD宾语前置句,C反问句)
小题1:C(“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改为“不灭掉越国,吴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储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储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是不可改变的啊!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打扮好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越国的罪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人会进献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