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桓公曰:“愿-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
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
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无由接【注】也。无由接,固却其忠言,而爱其所尊贵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 无由接:智力达不到的意思。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仲父之无让也让:推让
B.常之巫审于死生审:明察
C.食不甘,宫不治治:和平安定
D.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下:攻下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固却其忠言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其父死而不敢归哭②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D.①愿仲父之无让也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小题3:下列各句的意思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齐桓公的要求下,知人论世的管仲便清楚明白地分析出易牙、竖刁等四人的不同弊病。
B.齐桓公驱逐了易牙、竖刁等四人后便有了后悔之意,对管仲的话产生了怀疑,然后又召回了他们。
C.尽管管仲有着深谋远虑,但还是没能让齐桓公免于祸患,主要的原因在于齐桓公缺少明智的判断。
D.易牙、竖刁等四人在被召回的第二年便共同谋划了叛乱,齐桓公最终死在了他们的囚禁中。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1)(5分)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他对自己孩子都这么忍心对您又能有什么呢?(情、忍、“何有”宾语前置、“于君”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大意1分)
(2)(5分)易牙、竖刁、常之巫一同作乱,堵塞了宫门,筑起了高墙,不通行假称这是桓公的命令。(相与、“通”的使动用法、矫、令各1分,大意1分)


小题1:D(投降)
小题1:A(A均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B前者代词,译为“他的”,后者代词,译为“自己”。 C前者表转折,后者表并列。D前者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动词,“往,到达”。)
小题1:D(“四人……共同谋划”的说法错误。)
小题1:略
附译文:
  管仲有病。桓公去探望他,说:“仲父您的病很重了。对寡人将有何教诲?”管仲说:“齐国的鄙野之人有句谚语,‘居家的人用不着车辆,出门的人用不着挖坑。’现在我将要永远地去了,哪里值得询问!”
  桓公说:“请仲父您不要推让。”管仲回答说:“希望您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桓公说:“易牙不惜煮了他的儿子来让我快活,都还可以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他对自己孩子都这么忍心,对您又能有什么呢?”桓公又说:“竖刁自己阉割了自己来服侍我,都还可以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对自己身体这么忍心,对于您又将有什么呢?”桓公又说:“常之巫明察生死,能消除鬼祟之病,都还可以怀疑吗?”管仲回答说:“死生是命中注定的,鬼祟之病是精神失守引起的。您不听任天命、守住自己的根本,而依靠常之巫,他将借此无所不为了。”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亲死了却不敢回去哭丧,都还可以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父亲的,对父亲这么忍心,对您又将能有什么呢?”桓公说:“好的。”管仲死了,桓公把那几人全都赶走了。吃饭不香,宫中不安定,鬼病又起,朝政混乱。
过了三年,桓公说:“仲父不也太过分了吗?谁说仲父的话全部能采用呢?”就重新把那些人全部召回来。第二年桓公病了,常之巫从宫内出来,说:“君主将在某日去世。”易牙、竖刁、常之巫一同作乱,堵塞了宫门,筑起了高墙,不让人通行,假称这是桓公的命令。有一个妇人翻墙进入,到了桓公的住处。桓公说:“我想吃。”妇人说:“我没地方可弄到饭。”桓公又说:“我想喝。”妇人说,“我没地方可弄到水。”桓公问:“这是什么原因?”妇人回答说:“常之巫从宫中出去说‘君主将在某日死。’易牙、竖刁、常之巫一同作乱,堵住了宫门,筑起高墙,不让人出进,所以没地方可弄到东西。卫公子启方带着四十社的土地和人口投降了卫国。”桓公慨然兴叹,流泪说:“唉!圣人预见到的,岂不是很长远吗?如果死者有知,我将有什么脸面去见仲父呢?”用衣袖盖着脸,死在寿宫里。尸虫爬出门外,尸体上盖着门扇,三个月都没有停柩,九个月后不能下葬。这是没有全听管仲话的缘故啊,桓公不是看轻灾难、厌恶管子,而是智力达不到。智力达不到,所以不用管仲的忠言,反而喜爱自己所看重的那几个人。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