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①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与农-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曰:“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卷周纪周显王四十八年
注释:①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
②葑[fēng]:蔓青、芥菜、菘菜,菘菜即为白菜之类。菲:萝卜之类。葑和菲,两种食用的植物,因其根部有时味苦,常被人丢弃。后用“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当:担当。
B.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直:当值。
C.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输:交纳。
D.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疾:强烈。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孟尝君“能用谏”的一组是(3分)
①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②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③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        ④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⑤谏而得听,臣二喜       ⑥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A.①②⑤B.②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君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连劝孟尝君留人,侧重用人者应不放弃各种人才,因他们各有所长。
B.孟尝君出巡到了楚国时,楚王送给他一张象牙床。楚都的登徒官与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商量,把传家的宝剑送给公孙戍从而逃脱象牙床损坏而招致的无法赔偿结局。
C.文中第三段公孙戍向孟尝君进谏时的那些话,可以显示出公孙戍进谏时避免了正面冲突,集中火力迂回于孟尝君思维的薄弱环节,从而取得了进谏的成功。
D.孟尝君因公孙戍进谏成功而个人也能获利受到启发,张贴布告以示愿纳谏,司马光对孟尝君这种做法勉励有加,认为孟尝君有可取之处,他的着眼点是孟尝君“能用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
译文:                                                                         
(2)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小国(五国)都把相印交给您的原因,是听说您在齐国能扶助救济贫困之士,有救助危亡、使断绝得以继续的道义。(“所以”、“致”、“振达”各一分,译对大意给2分。)
(2)如果那个人提的意见正确(好),即使怀有欺诈之心,他还是予以采纳(或“任用”),更何况那些以无私尽忠之言对待(或“侍奉”)他的主上(的人)呢! (“苟”、“怀”、“事”各一分,译对大意给2分。)


小题1:(A当,抵挡; C输,运送;D疾,快速,赶快。)
小题1:(②是说孟尝君在诸侯国的君子名声;④是说用人时因人有缺点即不用的错误做法。)
小题1:( “从而逃脱象牙床损坏而招致的无法赔偿结局”分析有误,文中是说避免运送中可能出现的损坏而会带来的无法赔偿结局。)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门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曹沫舞动三尺长剑,一军的力量也抵挡不了;假如让曹沫放下他的三尺长剑,拿起耕田的用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连一个农夫都不如。所以,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就其短处,即使是尧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就说他无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就说他笨拙。因为笨拙就斥退他,因为无才就遗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共处的人,将来那些被放逐的人必然逃往国外,并且谋害我们以报往日的怨恨,这难道不是当世树立教化的首重吗?”孟尝君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不再赶那个门客。
孟尝君出巡五国,到了楚国。楚王送给他一张象牙床。楚都的登徒官正值班,被派遣运送象牙床,但他不愿前往。见到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说:“我是楚都的登徒官,当值由我运送象牙床。但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有丝毫损伤,就是卖了妻和子,也不够赔偿。您如果能让我不去送象牙床,我愿把传家的宝剑送给您。”公孙戍说:“好。”
  公孙戍就去见孟尝君,说:“您难道接受了楚王送的象牙床吗?”孟尝君说:“是的。”公孙戍说:“我希望您不要接受。”孟尝君说:“为什么?”公孙戍说:“五国都把相印交给您的原因,是听说您在齐国能扶助救济贫困之士,有救助危亡、使断绝得以继续的道义。五国的杰出人士(明君)都把国家大事委托给您,是因为确实喜欢您的义气,爱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到楚国,就接受象牙床,那些您还没有去的国家,又将用什么来接待您呢?我希望您不要接受这份礼品。”孟尝君说:“好。”
  公孙戍匆匆地离去了。还没有走出府第,刚走到中门,孟尝君又把他叫回来,问他:“您教我不要接受象牙床,这很好。可您为什么这样趾高气扬呢?”公孙戍说:“我有三件大喜事,还有一把宝剑。”孟尝君说:“这是什么意思?”公孙戍说:“您门下百多人,没有人敢来劝您,唯独我敢来劝您,这是我的一喜;我劝您,而您又听从我的规劝,这是我的二喜;我劝您,还能改正您的错误,这是我的三喜。运送象牙床,楚都的登徒官不愿送,答应给我一把传家宝剑。”孟尝君说:“好。您接受了吗?”公孙戍说:“我不敢。”孟尝君说:“您赶快接受了这份礼品吧。”于是在门上张贴布告,说:“有能够宣扬我的美名,纠正我的错误,而且能在外私自接受宝物的人,赶快来给我提意见!”
臣司马光说:孟尝君可以算是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了。如果那个人提的意见正确(好),即使怀有欺诈之心,他还是予以采纳(或“任用”),更何况那些以无私尽忠之言对待他的主上(的人)呢!《诗经》写道:“采集葑菜,采集菲菜,根好根坏不要管它。”孟尝君就有这种宽容纳谏的风度。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孟尝君①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