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①-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魏冉相秦。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季君之乱: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②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③芒卯:魏将。④三晋:指赵、韩、魏三国。⑤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冉白起举:举荐
B.今破齐以赵肥:壮大
C.以广其陶邑广:扩大
D.封邑。就:靠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穰侯魏冉功劳的一组是(  )
①破芒卯于华阳下              ②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
③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④越三晋以攻齐
⑤秦东益地,弱诸侯            ⑥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A.①②⑤B.①②④
C.③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昭王即位之后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了咸阳,平定了季君的叛乱,全部诛灭了那些图谋不轨的昭王的兄弟们,因此,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B.因为昭王年少,宣太后亲自治理国家,并且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魏冉举荐了白起,白起立下了一些显赫的战功。
C.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陶邑的封地,但却被魏国人范雎趁机诋毁,穰侯的丞相职位被免。
D.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他的垮台具有必然性,太史公立传既着眼于他的功绩,又有意揭示其“身折势夺而以忧死”的原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
(2)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5分)我因此说秦王英明且熟悉计谋,穰侯机智且精通事务,肯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的。
(2)(5分)等到他尊贵到极点、富足超过限度的时候,由于一个普通的人跟秦昭王陈说利害,便身受挫折,权势被削夺,以致于因忧愤而死,何况那些客居在秦国的大臣呢!


小题1:就:到
小题1:③写了穰侯听苏代之言退兵回来;④是范雎的谗言,攻齐是穰侯的想法,并非事实;⑥句说的是穰侯的显贵,富可敌国。
小题1:“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欲伐齐取刚、寿”,“欲”,想要,并非事实。
小题1:(1)译出大意给2分;“明”“习”“益”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溢”“开说”“折”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立武王的弟弟为国君,就是昭王。武王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力量并拥立了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昭王七年,魏冉做了丞相。昭王十四年,魏冉举荐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他们,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请求免去丞相的职务,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第二年,寿烛被免职,再次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赐封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这时,穰侯富有的程度,超过了王室。
秦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夺取了魏国的卷邑、蔡阳、长社和赵国的观津。接着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给赵国增援了兵力,让它去攻打齐国。齐襄王惧怕被伐,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穰侯一封信,说:“我听来往的人们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韩、赵、魏三国友好结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现在要打败齐国来壮大赵国,这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因此我才说秦王英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事务,肯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的。”于是穰侯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想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魏国人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讽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昭王于是任用了范睢。范睢向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时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穰侯后来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等到他尊贵到极点、富足超过限度的时候,由于一个普通的人跟秦昭王陈说利害,便身受挫折,权势被削夺,以致于因忧愤而死,何况那些客居在秦国的大臣呢!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