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五泄①(袁宏道)越人盛称五泄,然皆闻而知之,陶周望虽极言五泄之好,其实不曾亲见,与我等也。发郡城凡二日至诸暨县,县去五泄尚七十余里,次日-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五 泄(袁宏道)
越人盛称五泄,然皆闻而知之,陶周望虽极言五泄之好,其实不曾亲见,与我等也。发郡城凡二日至诸暨县,县去五泄尚七十余里,次日始行,一路多顽山,无卷石可入目者。余私念:看山数百里外,敝舟羸马,艰辛万状,今诸山态貌若此,何以偿此路债?周望亦谓乃弟:“余辈夸张五泄太过,若尔,当奈中郎笑话何?”独静虚以为不然。顷之,至青口,两山夹天如线,山石玲珑峭削,若叠若镂,数里一壁,潭水滑滑流壁下。一壁上有古木一株,上人云是沉香树,一年一花,猿猱所不到。其他非奇壁则皆秾花异草幔山而生红白青绿灿烂如锦。映山红有高七八尺者,与他山绝异,因相顾大叫曰:“奇哉!得此足偿路债,不怕袁郎轻薄也。”王静虚曰:“未也,尔辈遇小小丘壑,便尔张皇如是,明日见五泄,当不狂死耶?”静虚曾习定五泄三年,以是知之极详。余与公望闻之,喜甚,皆跳吼沙石上。缓步十余里,始至五泄僧房。静虚曰:“牛羊下矣,五泄留供来日朝餐。”
五泄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喷薄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颠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者,果尔,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暮归,各得一诗。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一二三四等泄,俱在山腰,五级而下,飞涛走雪,与第五泄率相类。山路甚险巇,余等从山下观之,时,新雨后,苔柔石滑,不堪置足,一手拽树枝,一手执杖,踏人肩作磴,半日始得那一步,艰苦万状。山僧云:自此往富阳便是平地,不复下岭。
(选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有删改)
【注】①五泄:五泄是由五条瀑布汇注而成的,在浙江省诸暨县西六十里的五泄山上,是浙江著名风景区之一。②滑(gǔ)滑:泉涌的样子。③习定:养静。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五泄尚七十余里去:距离。
B.敝舟马羸:瘦弱。
C.五泄留供来日朝餐:吃饭
D.所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目:眼睛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⑴现在(所看到的)各座山的形态(却)像这样,拿什么来补偿这次路途的艰辛呢?
⑵你们见到小小的丘壑就这样惊喜,明天见到五泄,还不会疯狂而死吗?
⑶石壁黛青陡峭,好像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环绕四周。


小题1:目,动词,与“所”构成名词性短语“所看到的(景色)”。
小题1:①②“也”用于句末表判断。A①连词,于是;②通过,经由。B①代词,这些;②结构助词,的。D①介词,因为;②连词,表并列。
小题1:参考标点“其他非奇壁,则皆秾花异草,幔山而生,红白青绿,灿烂如锦。”
小题1:⑴始而失望,⑵既而惊叹,喜甚。(3分)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首先确定关键字;⑴“诸”、“何以”、句意各1分;大意1分。⑵“尔”
“张皇”各1分,⑶“削”“回”“城”各1分,句意1分句意1分然后整理成句,使之符合现
代汉语的习惯。
越地人盛赞五泄,然而对这些我们都是听说而得知的,陶周望虽然极力说五泄很美,其实他并没有亲眼见过,与我是一样的。从郡城出发总共走了两天到达诸暨县,该县距离五泄还有七十余里,第二天开始上路,一路上有许多顽山,没有值得观赏的大石头。我暗地里想:到几百里外看山,舟马劳顿,无比艰辛,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山却是这种模样,拿什么来偿还这次路债?陶周望也对他的弟弟说:“你们把五泄夸张得太过分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被袁中郎笑话怎么办呢?”只有王静虚不以为然。不久来到青口,只见两山相夹。中间只留一线天空,山石玲珑陡峭而又瘦削,好象是堆叠在一起,又好象是被镂空的模样。走了几里路见到一处石壁,潭水滑滑的流到石壁下。有一块石壁上有一株古树,上人说那是沉香树,一年开一次花,那是连猿猱也攀登不到的地方。其他地方也没有什么奇异的石壁,都只是些繁花异草,满山生长,或红或白或青或绿,像锦绣一样灿烂。有的映山红有七八尺高,与其他山上的一点也不一样,因而彼此对视,大声叫道:“真奇特啊!看到这样的风景就足够偿还路债了,再也不怕被袁中郎小看了。”王静虚说:“这还不够呢,你们见到小小的丘壑就如此的高兴,明天见到五泄,还不会疯狂而死吗?”王静虚曾经在五泄养静三年,因此对这里知道的极为详细,我和公望听到这样的话,非常高兴,都在沙石上又跳又叫。慢慢步行十几里,才来到五泄僧房。王静虚说:“牛羊已经下山归家了,五泄美景留到明天早晨再来欣赏吧。”
五泄水石都堪称奇绝,离开它三天后,在梦中仿佛还听到那波涛奔涌的声音。只遗憾没有李白之诗、苏轼之文,因而自己描写五泄高古溃薄之势缺少范文。石壁黛青瘦削,好象是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环绕,石头的颜色好象是被水洗干净了一样.从地里突兀出来,上面没有一点泥土。飞瀑从岩石的顶部挂下来,声若奔雷势如海涌,声音传到几里外,那飞瀑巨大得好象有十围之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我于是想起会稽赋上有这样的话“五泄争奇于雁荡”,果真如此,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如何呢。晚上回来,我们各自写了一首诗。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已经很奇特了,我们的诗歌也就变幻恍惚,无比怪诞,不知道写的是些什么话。这时已是午夜,猛虎怪兽的叫声似乎就在床边,彼此看看对方,须眉毛发全都竖起来,一个个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
一二三四等泄,都在山腰,分五级流下,飞奔的波涛雪浪和第五泄完全一样。山路非常危险难行,我们都从山顶到下面去观赏,这时刚刚下过了一场雨,苔藓柔软石头光滑,不能够在上面行走,我们一手拽着树枝,一手拄着拐杖,踏着别人的肩膀作石级,半天才能挪动一步,无比艰辛。山僧说:从这里前往富阳便是平地,不再有下山的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五泄①(袁宏道)越人盛称五泄,然皆闻..”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