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史传所书,尚可考也。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史传所书,尚可考也。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后世至不可胜纪。在唐尤多,姑摭其小小者数人载于此。
武德初,北海贼帅綦公顺攻郡城,为郡兵所败,后得刘兰成以为谋主,才用数十百人,出奇再奋,北海即降。海州臧君相帅众五万来争,兰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袭之,扫空其众。
徐圆朗据海岱,或说之曰:“有刘世彻者,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圆朗使迎之。世彻至,已有众数千,圆朗使徇谯、杞,东人素闻其名,所向皆下。  
高骈之将毕师铎攻骈,乞师于宣州秦彦,彦兵至,遂下扬州。师铎遣使趣彦过江,将奉以为主。或说之曰:“仆射顺众心为一方去害,宜复奉高公而佐之,总其兵权,谁敢不服?且秦司空为节度使,庐州、寿州其肯为之下乎?切恐功名成败未可知也。不若亟止秦司空勿使过江,彼若粗识安危,必未敢轻进,就使他日责我以负约,犹不失为高氏忠臣也。”师铎不以为然,明日,以告郑汉章,汉章曰:“此智士也。”求之,弗获。
王建镇成都,攻杨晟于彭州,久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抄掠之。王先成往说其将王宗侃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旦出淘虏,薄暮乃返,曾无守备之意,万一城中有智者为之画策,使乘虚奔突,先伏精兵于门内,望淘虏者稍远,出弓弩手炮各百人,攻寨之一面,又于三面各出耀兵,诸寨咸自备御,无暇相救,如此能无败乎?”宗侃矍然。先成为条列七事为状,以白王建,建即施行之。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竞出如归市,浸还故业。
观此五者,则其他姓名不传,与草木俱腐者,盖不可胜计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删改)
[注]①烛之武:郑国人。②弦高:郑国商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州臧君相众五万来争帅:将帅
B.师铎遣使彦过江趣:催促
C.不若止秦司空勿使过江亟:赶快
D.暮乃返薄:迫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天下之士有“魁奇智略”的一组是(    )(3分)
①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
②北海贼帅綦公顺攻郡城,为郡兵所败
③兰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袭之,扫空其余
④圆朗使徇谯,杞,东人素闻其名,所向皆下
⑤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抄掠之
⑥先成为条列七事为状,以白王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每当社会动荡不安时,即使只有数百人聚在一起,或者在只有数城之地的范围内,也会出现能够出奇谋的高人。
B.宣州的秦彦借兵给毕师铎,帮他攻克扬州后,有人劝告秦彦说,假若想顺应民心为一方减少灾难,就应当奉高骈为主。
C.郑汉章认为献计之人是位有识之士,可是当他们再派人去寻找那个人时,那人已经无影无踪了,最终也没有找到。
D.王先成认为,老百姓逃入山谷,就是为了等候国家招待安,如果去追踪掳掠他们,那么这种行径与强盗没有什么不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刘世彻者,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4分)  
(2)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竞出如归市,浸还故业。(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分)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洪应明)《菜根谭》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有个叫刘世彻的人,才智超群,举世罕见,在东夏声名卓著,如果能把他请出来并且敬若上宾,那么天下唾手可得。 (4分)                                       
(2)公告贴出去才三天,藏在山中的百姓争先恐后地出来,就如同回归市场一样,都逐渐地恢复了原来的职业。(4分)
小题1: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每处0.5分,全对得4分)


小题1:帅:率领
小题1:写公顺被郡兵所败;⑤写王建手下的士兵四处掳掠。
小题1:不是劝告秦彦,而是劝告毕帅铎。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出、名、奉、句意各一分。(2)榜、竞、浸、句意各一分。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能力。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鹅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文言译文】
天下并不缺乏具有雄才大略的智识之士,每当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即使只有数百人聚在一起,或者在只有数城之地的范围内,也必定会涌现出能够出奇谋划异策的高人,这从史书的记载中还可以查到。比如在先秦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和弦高,沉着冷静的谋划,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国家,后人的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在唐朝尤其多,这里姑且选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例。
唐高祖武德初年,北海郡义军首领綦公顺到处攻城略地,在攻打郡城时却被郡兵打败,后来得到刘兰成作为谋士,仅用了数百人,出奇兵抖擞精神再战,北海郡便宣布投降。海州的臧君相率领五万人马来争夺北海,刘兰成派遣二十名敢死队员趁夜色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溃了敌兵。
徐圆朗占据海岱,有人劝告他说:“有个叫刘世彻的人,才智超群,举世罕见,在东夏声名卓著,如果能把他请出来并且敬若上宾,那么天下唾手可得。”徐圆朗接受了建议,马上派人去迎请刘世彻,当刘世彻到来时,帐下已有数千人愿意听从号令的人。徐圆郎派他去攻去谯杞一带,由于东夏的人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因而刘世彻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
淮南节度使高骈的部将毕师铎进攻高骈,因为兵力不足,便向宣州的秦彦借兵,秦彦借兵,秦彦的士兵到了之后,从而攻克了高骈所坐镇的扬州。毕师铎派人催促秦彦及早过江,准备推他为主。有人劝告毕师铎说:“假若您想顺应民心为一方减少灾难,就应当重新奉高骈为主。(在外人看来,)您仍然在辅佐高骈,而实际上,您掌握着他的全部兵权,谁敢不服?况且秦彦任节高使,庐州、寿州的人难道能服气吗?我实在担心功名成败难以预料,不如立即派人制止秦彦渡江,他如果稍有头脑,懂得进退安危之势,就必定不敢贸然前来,即使他将来指责咱们不守信用,您仍然不失为高骈的忠臣。”毕师铎不认为是正确的。次日,他将此事告诉了郑汉章,郑汉章说:“这是位有识之士。”他们再派人去寻那人,可惜已经无影无踪了。
王建镇守成都,大举进攻盘踞在彭州的杨晟,可是久攻不下,老百姓多逃入山谷中藏身,于是,王建手下的各寨士兵每天都四处掳掠他们。王先成见此情形,便前去劝说王建的部将王宗侃说:“老百姓逃入山谷,就是为了等候国家招安,现在你们追踪掳掠他们,这种行径与强盗没有什么不同,你们一大早出去搜捕抢掠,直到天快黑时才返回营寨,根本没有防敌之意,万一城内有智识之士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乘虚反击,先把精兵埋伏在城门内,当望见外出搜捕抢的军队渐渐走远,然后出动弓弩手和炮手各百人,攻打军营的一面,并在其余三面都设下疑兵,使得各寨的士兵都全力忙于自保,无睱救援其他军寨,这样你们能不吃败仗吗?”王宗侃闻听大惊,,幡然醒悟。王先成为此列举了七条写成状子,向王建提出建议。王建当即采纳,并付诸行动。公告贴出去才三天,藏在山中的百姓争先恐后地出来,就如同回归市场一样,都逐渐地恢复了原来的职业。
读了这几条记载,我不禁想到,其他姓名没有流传下来的与草木同化为土灰的具有雄才大略的智识之士,大概数不胜数。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