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时,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时,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莫能其生出本末审:知道
B.故世人未之也奇:奇特
C.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除:授官
D.光和末,黄巾起:起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汉相国曹参后 // 帝高阳苗裔兮
B.征太祖典军校尉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仲卿母所遣
C.太祖乃变易姓名 // 静女
D.欲计事 //恐年岁之不吾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不治行业
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
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2分)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3分)
③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
①他没去赴任,声称有病,回乡静养。
②县里有人暗里认出了他,为其求情,(太祖)得到释放。
③何进于是召董卓进京,想以此逼迫太后,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杀害了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找出不正确的一项,其中“奇”在文中为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奇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意动用法在教材中有所接触,答此类题除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外,还可灵活运用假设法和代入法。
小题1:试题分析:A都是结构助词,的。C代词,他的(曹操的)//形容词词头。B 动词,担任 // 介词,“为……所”表被动。D介词,和。//动词,等待。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首先要确定其所在的位置来确定其用法,然后再联系语境分析其意义。平时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考的最多有之、而、为、其等。
小题1:试题分析:“有谋略”不仅指能对眼前形势看得准确并决定取舍,也指对未来的形势预测恰当。①指曹操不注重修养德行和学业,不合题干要求。②治理地方有胆识和办法,符合要求。③指治理地方的结果,不合题干要求。④指曹操不愿与与董卓同流合污,是有谋略的行动。符合要求。⑤指曹操“东归”的目的,这也是有谋略的表现。⑥描述曹操“东归”时被抓,与题干不符。综合起来,答案为C。本题对“直接”“权数”“谋略”词语的理解是关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此类题读题时关键,在明晰题意的基础上,一项一项的排除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原文第一段所描述的是曹操的父亲曹嵩的身世不被人所知,不是曹操的身世。A说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属于张冠李戴。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此类题除明确设误类型外,还要认真阅读题支所涉及的段落,与原文一一对照,找出不符之处,排除掉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为:①就译为上任。疾译为病。②窃译为暗地里,解译为释放。③乃译为于是,胁译为逼迫,见表被动。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特别是前两句,难译的词不多,第三句稍复杂一点,只要明确个别词的意义,也不难。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汉代桓帝时,曹腾(太祖的爷爷)担任中常侍大长秋一职,并被加封为费亭侯,位高权重。曹腾死后,其养子曹嵩继承爵位,官做到太尉,没人知道曹嵩的身世底细。曹嵩生了太祖。
太祖年轻时机警而聪慧,又非常有谋略,但负气仗义,生性放纵,桀骜不驯,对操行修养和学业研习从不专注,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人并不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他。桥玄曾经语重心长地对太祖说:“天下要大乱,没有治国安邦能力的人是不能力挽狂澜的,看来天下黎民只能靠你了!”二十岁时,太祖被推举为孝廉,并任郎官,后来被任命为洛阳县北部尉,又升任顿丘县令,后被征召入朝,做议郎。
汉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大起义爆发。太祖被任命担任骑都尉职务,负责讨伐颍川的贼寇。(战事顺利),太祖升任济南相,济南下辖十几个县,那里的县官大多依附于皇亲权贵,尽做一些贪赃枉法的事,声名狼藉。太祖看不惯,于是上奏朝廷,罢免了其中八个人的职位;并且(制定措施)禁止滥设的祭祀活动。(那些)违法作乱的坏人都逃到别的地方了,济南界内安定下来。过了一段日子,太祖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东郡太守;他没去赴任,声称有病,回乡静养。
金城人边章、韩遂杀死了(当地的)刺史和太守,起兵叛乱,聚十多万人,天下动荡不安。朝廷紧急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恰逢灵帝去世,太子继承王位,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诛杀宦官,太后不同意。何进于是召董卓进京,想以此逼迫太后,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杀害了。到京后,董卓废黜少帝,将其封为弘农王,另立汉献帝,京都洛阳大乱。董卓上表举荐太祖担任骁骑校尉,想与他共议国家大事。太祖改换他的姓名,沿小路往东走,想返回谯郡去。不料,出了虎牢关,途经中牟县境内时,(太祖)引起了当地的亭长怀疑,被抓起来送到了县城里。县里有人暗里认出了他,为其求情,(太祖)得到释放。就在这时,董卓杀死了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回到了故乡陈留,变卖家产,招兵买马,为讨伐董卓做准备。十二月,太祖在己吾起兵,这年是汉灵帝中平六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