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节选)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     穷:穷尽。
小题2:对下列句中划线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阳色变恐振:通“赈”
B.群臣惊愕,起不意卒:通“猝”
C.秦王柱而走还:通“环”
D.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小题3: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太子和宾客都“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为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创造了悲怆的氛围。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小题4: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少、假借各1分,)
(2)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卒、度各1分)
(3)事情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我想要活捉你,一定要你同我们订下条约回报太子啊。


小题1:试题分析:C中的“谢”为“谢罪”,从上文看秦武阳脸色变了,群臣感到奇怪,这视为不尊,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荆轲只能“谢罪”。“谢”还有其他义项:认错,道歉,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推辞,拒绝,阿母~媒人;告辞,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客就车;劝戒,如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道谢,如乃令张良留~。
点评: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是考查文言文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考生应该在充分储备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要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活用等现象。
小题2:
试题分析:A通“震”身体摇晃。
点评:学好通假字,是学习好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不管在考查实词题中,还是翻译题中,都有可能考查到,考生不仅要知道哪个字是通假字,还要知道通哪个字,是什么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D中全文的高潮应该是在大殿上刺杀秦王的经过,前面都是事情的发展过程。
点评:对文言文内容的考查,是每年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一个重要的方面,考生要熟悉文言文的内容,或者结合上面已经做过的题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情节等要把握到位。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1)“愿”“少”“假借”“使”的翻译。(2)“卒”“惊愕”“意”“度”的解释。(3)注意“所以”“乃”“生劫”“必得”“约契”的翻译,要通顺。
点评:对文言句式的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逐句翻译,当翻译不通时,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特殊固定句式、词类活用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