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9分)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①,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读弹文未起,王使出待命。众皆伏地哭,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文言文阅读(19分)
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读弹文未起,王使出待命。众皆伏地哭,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当是时,竑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竑。
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竑至,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
景泰元年八月,竑以疾还朝。寻命同都督佥事徐恭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明年冬,敕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
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方春盛寒,上言:“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且引罪乞罢。帝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言。
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殣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至,廪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中官惮竑威名,不得已从之。竑乃自劾专擅罪,因言:“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帝复命侍郎邹干贲帑金驰赴,听便宜。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全活百八五万余人。                           (节选自《明史》)
[注]①狩:巡行、巡视 ②捽:揪,抓。 ③坌:聚积,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皆伏地哭,请族振 族:把……灭族。
B.内官毛贵……请置诸法 置:处置,用……来处置。
C.民旦夕且为盗旦夕:早晚,指时间短。
D.若不吾从,脱有变脱:逃脱。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竑果敢善断的一组是(  )
①竑愤怒,捽顺发呼曰           ②督毛福寿、高礼军
③竑至,简士马,缮厄塞          ④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
⑤竑乃自劾专擅罪                ⑥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
A.③④⑥B.①②④C.②⑤⑥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竑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郕王代理朝政时,王振的同党马顺非常嚣张,王竑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
B.皇上非常信赖王竑,时时委以重任,有时让其身兼多职。对王竑的工作,皇上有时也给予较大自主权,让其自行处理。对王竑的意见,皇上也总是乐于采纳。
C.王竑十分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见百姓受灾,认为是皇帝和臣子的罪过。见百姓挨饿,向皇帝进言,开仓赈济百姓。
D.王竑很有胆略,办事干练。凤阳等地因为水灾,很多人受难。他冲破阻力,挽救老百姓生命,不仅使当地人受益,还让邻近地区的一些灾民得到了救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5 分)
(2)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5 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5分)请下令责成众臣彻底对自己修身反省,减少刑罚减轻赋税。(敕,下令。修省,修身反省。省刑、减少刑罚。薄敛,减轻赋税。一点1分,通顺1分)
(2)(5分)广运仓储藏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请命令判处死罪以下(的罪犯),能够在受灾地区交纳粮食为自己赎罪。(支,维持。得,能够。被,受。入粟自赎,交纳粮食为自己赎罪。一点1分,通顺1分)


小题1:试题分析: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点评:对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要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解决这些并不困难。常见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有系统的观念,即建立实词的词义系统,并把握某个词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
小题2:试题分析:②表明皇上对王竑信任与重用。⑤表明王竑为了百姓不惜担责的精神。
点评:信息的筛选,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一是要求筛选的是什么内容,并且要把筛选的内容理解透彻。二是注意题干中的一些要求,比如说本题中的要求是“全部直接表明”,做题一定要关注的。
小题3:试题分析:“向皇帝进言,开仓赈济百姓”错,原文说“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是说王竑上疏报告,还未等到答复,就开仓救济百姓。
点评: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小题4:试题分析:第一句要处理好“敕”“修省”“省刑”“薄敛”这几个关键词:(敕,下令。修省,修身反省。省刑、减少刑罚。薄敛,减轻赋税。第二句要翻译好“支”“得”“被”“入粟自赎”这几个关键词:支,维持。得,能够。被,受。入粟自赎,交纳粮食为自己赎罪。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就会丢分。因此,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文言文阅读(19分)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①,郕王摄..”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