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年数岁,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尝曰:“此儿非常器,为张氏宝也。”齐永元末,义师起,弘策从高祖入伐,留缅襄阳,年始十岁,每-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年数岁,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尝曰:“此儿非常器,为张氏宝也。”齐永元末,义师起,弘策从高祖入伐,留缅襄阳,年始十岁,每闻军有胜负,忧喜形于颜色。天监元年,弘策任卫尉卿,为妖贼所害,缅痛父之酷,丧过于礼,高祖遣戒喻之。服阕,袭洮阳县侯,召补国子生。
起家秘书郎,出为淮南太守,时年十八。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还除太子舍人、云麾外兵参军。
缅少勤学,自课读书,手不辍卷,尤明后汉及晋代众家。客有执卷质缅者,随问便对,略无遗失。殿中郎缺,高祖谓徐勉曰:“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鹓行之首,宜详择其人。”勉举缅充选。顷之,出为武陵太守,还拜太子洗马,中舍人。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缅在郡所得禄俸不敢用,乃至妻子不易衣裳,及还都,并供其母赈赡亲属,虽累载所畜,一朝随尽,缅私室常阒然如贫素者。累迁北中郎谘议参军、宁远长史。出为豫章内史。缅为政任恩惠,不设钩距,吏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老咸云“数十年未之有也”。
大通元年,征为司徒左长史,以疾不拜,改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俄迁御史中丞,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左降黄门郎,兼领先职,俄复为真。缅居宪司,推绳无所顾望,号为劲直。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以励当官。
中大通三年,迁侍中,未拜,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加贞威将军,侯如故。赙钱五万,布五十匹。高祖举哀。昭明太子亦往临哭。
缅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文集五卷。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祖中山刘仲德之    异 :认为……与众不同
B.自读书   课:检验、考核
C.虽累载所  畜:同“蓄”,积聚
D.高祖乃遣画工其形于台省    图:图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张缅美德的一组是?(3分)
①为张氏宝也            ②丧过于礼 
③随问便对,略无遗失     ④此曹旧用文学 
⑤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    ⑥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缅年幼时便很懂事。年仅十岁时,父亲张弘策跟随高祖征伐义军,他关心战事,脸上的喜忧也会随高祖军队的胜负而显露出来。
B.张缅对父亲感情深厚。天监元年,时任卫尉卿的张弘策死去后,张缅因为父亲惨死而过度悲伤,高祖派人告诫他不许这样做。
C.张缅非常孝敬母亲。他在地方为官时,自己和妻子儿女都省吃俭用,把省下的俸禄用来供养他的母亲和周济亲属。
D.张缅因为办案无所顾忌而被称为“劲直”之人。他死后,高祖很是伤心,赐了很多财物,昭明太子也亲自前往吊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
(2)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
(1)高祖担心他年少不熟悉吏事,就派主管文书封取郡曹的文案,看到他断决案件妥帖,很称赞他。
(2)张缅的母亲刘氏,因为张缅的父亲死时家庭贫穷,安葬的礼仪有不周之处,于是终身不居正室,不跟随儿子住入官府。


小题1:
试题分析:D项,图:绘画,动词,根据语境“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其形”是名词性,推断,“图”应该是动词,而D项将“图”解释为“图画”是名词,显然不通。
A项为意动用法,B项,课:考核,如,有官无课,是无官也。C项,畜:通假字,通“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根据语境“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中具体词语的词性来推断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①是刘仲德对张缅的夸奖,是侧面表现他美德;④是高祖的话,不能正面表现他的美德;⑤是张缅因事获罪。
点评:本题审题很关键,要注意题干中要求的“直接”两个字,根据这个要求,间接表现的就不能选入。
再利用排除法排出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说“高祖派人告诫他不许这样做”,属于曲解文意,原文是:高祖派人劝他,开导他。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理解“缅痛父之酷,丧过于礼,高祖遣戒喻之”这句话,根据常识,行孝道是常理,高祖是不会做出“告诫他不许他这么做的”的决定的。
小题4:
试题分析:语言点:(1)“闲”通“娴”,是“熟悉”的意思;“遣”是“派遣”的意思;“允惬”是“妥帖”的意思;(2)“以”是“因为”的意思;“ 没”通“殁”,死,去世;“阙”是“残缺、不完善”的意思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通假字(闲),重点虚词(以),词类活用(阙),难度较大。
【参考译文】
张缅,字元长,是车骑将军张弘策的儿子。张缅年仅几岁时,外祖父中山人刘仲德认为他与众不同,曾经说:“这个孩子不是普通的人,是张家的贵宝呀。”齐永元末年,义军起义,张弘策跟从高祖入京讨伐,把张缅留在襄阳,他当时才十岁,每次听说高祖军或胜或败的消息,内心的欢喜忧愁表现在脸上。天监元年,张弘策任卫尉卿,被妖贼杀害,张缅悲伤父亲死得很惨,服丧超过了常礼,高祖派人劝说开导他。守丧期满,继承洮阳县侯,召补国子生。
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出任淮南太守,当时年仅十八岁。高祖担心他年少不熟悉吏事,就派主管文书封取郡曹的文案,看到他断决案件妥帖,很称赞他。回京后授予太子舍人、云麾外兵参军。
张缅小时候很勤学,自己考核读书所得,手不离书,特别精通东汉及晋代众家的学说。如果有客人拿着书求教,随问便答,基本上没有遗漏缺失。殿中郎这个位子缺人,高祖对徐勉说:“这个职位一直用有文才的人,况且在朝官行列的首位,应该仔细地挑选所任用的人。”徐勉举荐张缅来担任。不久,张缅出京担任武陵太守,回京后授予太子洗马,中舍人。张缅的母亲刘氏,因为张缅的父亲死时家庭贫穷,安葬的礼仪有不周之处,于是终身不居正室,不跟随儿子住入官府。张缅在郡所得俸禄不敢轻易使用,竟然到了妻子儿女不更换新衣裳的地步,等到还京时,都用来供给他母亲和周济亲属,虽然多年积蓄,一时便全被用尽,张缅的家中常常像清贫的人家一样空无所有。多次升迁担任北中郎谘议参军、宁远长史。出任豫章内史。张缅做官时实施恩惠,不因为有怀疑而反复调查,官吏百姓被他的恩德感化,也不敢欺骗,年高而见识多的人都说“几十年没有这样的人了”。
大通元年,被征入任司徒左长史,因为有病没有受任,改任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不久升任御史中丞,因收捕百姓与外国使者斗殴获罪,被贬为黄门郎,兼任早先的职位,不久又由暂时代理转为实授。张缅担任御史,审问处治案件无所顾忌,被称为劲直。高祖就派画工绘制张缅的图像放在尚书治事的官署,来勉励任职官员。
中大通三年,升为侍中,没有上任,去世,年仅四十二。皇上下诏追赠为侍中,加贞威将军,爵位像先前一样。赠送丧葬费钱五万,布五十匹。高祖高声痛哭以哀悼。昭明太子也前往吊唁号哭。
张缅生性爱好古代典籍,收藏的书达一万多卷。抄录《后汉书》《晋书》,指出众家异同之处,编撰成《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录《江左集》,没有来得及完成。有文集五卷。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年数岁..”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