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为人平恕识大体。尝奉诏收书籍,中有侍郎吕坤所著《闺范图说》,帝以赐郑贵妃,妃自为序,锓诸木。时国本未定,或作-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为人平恕识大体。尝奉诏收书籍,中有侍郎吕坤所著《闺范图说》,帝以赐郑贵妃,妃自为序,锓诸木。时国本未定,或作《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大指言贵妃欲夺储位,坤阴助之,并及张养蒙、魏允贞等九人,语极妄诞。逾三年,皇太子立。
至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昧爽,自朝房至勋戚大臣门,各有匿名书一帙,名曰《续忧危竑议》,言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王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相结,谋易太子,其言益妄诞不经。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时大狱猝发,缉校交错都下,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之桢欲陷锦衣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欲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俱使人属矩。矩正色拒之。已而百户蒋臣捕皦生光至。生光者,京师无赖人也,尝伪作富商包继志诗,有“郑主乘黄屋”之句,以胁继志金,故人疑而捕之。酷讯不承,妻妾子弟皆掠无完肤。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且狱无主名,上必怒甚,恐辗转攀累无已。礼部侍郎李廷机亦以生光前诗与妖书词合。乃具狱,生光坐凌迟死。
三十三年掌司礼监,督厂如故。帝欲杖建言参政姜士昌,以矩谏而止。云南民杀税监杨荣,帝欲尽捕乱者,亦以矩言获免。明年奉诏虑囚,御史曹学程以阻日本酋关白事,系狱且十年,法司请于矩求出,矩谢不敢。已而密白之,竟得释,余亦多所平反。又明年卒,赐祠额曰清忠。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言妄诞不经益:越发、更加
B.矩获之以闻:听说
C.以风影捕系:拘捕
D.俱使人矩属:委托
小题2:下列能够说明陈矩“为人平恕识大体”的一项是(3分)
①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 ②敕矩及锦衣卫大索 ③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 ④俱使人属矩。矩正色拒之 ⑤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 ⑥已而密白之,竟得释
A.①②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矩,安肃人,明神宗时先后人司礼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他为人公正宽容,能识大体,被皇帝看中并被重用。
B.在“妖书”案中,陈矩拒绝请托,不事株连,结案时将主犯定为皦生光,既处罚了他,又给神宗一个合理的答复。
C.云南税监杨荣被杀,神宗想要逮捕当地闹事百姓,因为陈矩进言而没有下令,这样就避免了一场灾祸的发生。
D.御史曹学程被关押在监狱将近十年,趁机向陈矩求情,却被陈矩当面拒绝了,这说明陈矩是一个按规章办事的人。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10分)
(1) 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狱无主名,上必怒甚,恐辗转攀累无已。(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而密白之,竟得释,余亦多所平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神宗大怒,命令陈矩以及锦衣卫大加搜索,一定要抓到制造妖书的人。(“敕”命令;“大索”大加搜索;“得”抓捕到。3分)
(2) 况且(如果)这个案件中没有主犯的名字,皇上肯定非常生气,恐怕会辗转牵连,没有停止。
(“狱”案件;“攀累”牵连;“已”停止。4分)
(3) 不久,他暗中向神宗说了此事,曹学程终于得以释放出狱,他也为其他许多人平反。(“已而”不久;“竟”最终、终于;“余”其他的人。3分)


试题分析:
小题1:闻:使动用法。使……闻(听说)。“矩获之以闻”为省略句,应是“矩获之以之闻神宗”,以闻,使神宗听说道这件事,即把这伯事报告了神宗。
小题2:①说他负责;②是说皇帝对他信任;③说当时的“妖书”案牵连甚众;④是说他为人公正;⑤说他考虑问题周密,识大体;⑥是他的处理问题方法、手段得当,从一个侧面表现他的公正宽容。
小题3:不是曹学程向陈矩求情,而是“法司”。
小题4:这三个句子的翻译难度不大,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1):“敕”,命令;“大索”,大加搜索;“得”,抓捕到。(2) :“狱”,案件;“攀累”,牵连;“已”,停止。(3) :“已而”,不久;“竟”,最终、终于;“余”,其他的人。
点评:文言文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其客观题比较多,又是学生得分率比较高的一个题目。一般所考查的4个题目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往往是翻译题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类题时,要认真将题肢与原语文对照,注意时间等相关内容的前后顺序。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分析或概括的错误往往只在某一小点上,主要是顺序的颠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也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有的只是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它需要我们掌握文言的词法、句法特点、固定结构,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并且要能够在翻译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总体分五步: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轻读一遍,誊写答卷。
附:文言文翻译:
陈矩,安肃的人。万历中期,职位为礼秉笔太监。万历二十六年,做东厂提督。他的为人平和,知大体。曾经按皇上的指示去收书,其中有一本是侍郞吕坤写的<<闺范图说>>,皇帝把这本书赐给了郑贵妃,郑贵妃亲自为这本书写了个序,还刻在木头上。当时还没有立太子,又有人给那本书写了个后序,并称其为<<忧危竑议>>,大体上指明郑贵妃想要夺取储君之位,吕坤偷偷的帮着他,并涉及张养蒙、魏允贞等九个人,书中词语非常妄诞。这样又过了三年,立了皇太子。  
到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早上的时候,从朝房里的人到勋戚大臣家里,都有一本匿名的书帙,叫<<续忧危竑议>>,说郑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五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人相勾结,谋划换太子(就是换郑贵妃的儿子当太子)。书中的语言更夸张,不可信。陈矩得了这本书知道了其内容,这时大学士朱赓的奏折也送了进来。皇上知道这事之后非常生气,命令陈矩和锦衣卫去大力搜捕,一定要逮到写这本书的人。一时间,很多人纷纷入狱,城里都是抓人的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去抓人,被株连的人很多。朝臣们也纷纷借此事攻击自己的对手,如“锦衣都督王之桢欲陷锦衣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欲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都派人去跟陈矩说。陈矩都一一回绝了。后来百户(小官)蒋臣逮到一个个叫皦(音晈)生光的。这个生光,就是京城一个无赖而已,曾伪造富商包继志的诗,里面有一句“郑主乘黄屋”,用来威胁包继志,勒索钱财,所以人受怀疑而抓来了。严刑拷打之后,他不承认,家里的人亲人也都被打到体无完胅。陈矩想这个生光是冤枉的,但是之前的罪也够判死刑的,而且这事找不到当事人,皇上必然很生气,怕连累更多的人。礼部侍郎李廷机也认为生光的之前的诗与妖书内容附合。就给他定了罪,生光被凌迟处理。
万历三十三年间,他任司礼监太监,还是提督东厂。皇上想杖责进言的参政姜士昌,因为陈矩的进谏而放弃了。云南有暴民杀了税监杨荣,皇上想逮捕作乱的人,又因为陈矩的话使这些人获免。第二年,又奉皇上旨意去审讯囚犯,御史曹学程曾因阻止日本酋长入朝奏事,被捕入狱将要十年,法司请求陈矩能把人放出来,陈矩说不敢。不久暗中向神宗说了此事,曹学程终于得以获释,其余的人也有很多被平反的。第二年,陈矩死了,朝廷赐给他祠堂匾额:清忠。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为人..”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