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记道人问真苏轼道人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能啖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良有验。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真来从公游,久之-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道人问真
苏轼
道人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能啖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良有验。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真来从公游,久之乃求去。闻公致仕,复来汝南,公常馆之,使伯和父兄弟为之主。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问真教公汲引气血自踵至顶,公用其言,病辄已。忽一日求去甚力,公留之,不可,曰:“我有罪,我与公卿游,我不复留。”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问真出城,顾村童使持药笥。行数里,童告之求去。问真于髻中出小瓢如枣大,再三覆之掌中,得酒满掬者二,以饮童子,良酒也。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元祐六年十一月二日,与叔弼父、季默父夜坐话其事,事复有甚异者,不欲尽书,然问真要为异人也。
(选自《东坡志林》)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问真是一名道士,自言是潍州人,曾与文忠公交游,后称自己有罪便辞别了文忠,最终,徐的存亡不被人知道。
B.道士徐问真医术高妙,能够把手指当作针、把土当作药来治病,能用汲引气血的方法治疗足疾,而且效果显著。
C.徐问真受到了欧阳文忠公一家人的盛情款待,治愈了欧阳文忠公的足疾,还将治疗足疾的口诀教给了作者苏轼。
D.这篇文章叙事简约,所记人事,大多三言两语,但思想情趣毕现,刻画了一个医术精湛、行为奇异的道人形象。
小题2:下面的文句断句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B.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C.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D.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                      (3分)
②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  ①文忠公常年脚有痛疾,症状很奇怪少见,医生没有能解释清楚的。(3分。译对“少异”“喻”各1分,译对大意1分。)②文忠公派人送他,果然有一个戴铁帽子身高八尺多的男人,站在路边等候他。(4分。两个“冠”字各给1分,“俟”1分,译对大意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关系要清楚,结合原文“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知苏轼是从文忠公处得知口诀的。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客观断句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言能力,解答此题先观察选项特点,获得相关信息,再结合原文人物“徐问真”“童子”“ 轼”“公”及代词“其”可推断出选项。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达”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①关键词语“”少异译为奇怪少见;“喻”译为说清或\解释清楚。②关键词两个“冠”,第一个“冠”为动词,戴;第二个“冠”为名词,帽子;“俟”译为等候。
【参考译文】
道士徐问真,自己介绍说是潍州人,嗜酒如命,狂妄放肆,能够生吃葱、鲜鱼,能够把手指当作针、把土当作药来治病,并且非常有效。欧阳文忠公来青州任职,徐问真跟从他一起来游玩,待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就请求离去。听到文忠公被提拔重用后,又来到汝南,文忠公经常好酒好菜地招待他。让伯父、父亲和兄弟们好生款待他。文忠公常年脚有痛疾,症状很奇怪少见,医生没有能解释清楚的。徐问真教文忠公从脚到头汲取引导气血,文忠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病不久就好了。突然有一天,徐问真极力请求离去,文忠公挽留他,不行,他说:“我有罪过,我和您一起出游,我不能再留下了。”文忠公派人送他,果然有一个戴铁帽子身高八尺多的男人,站在路边等候他。徐问真出城后,雇了一个村童让他拿药篓。行走了数里后,村童告诉他请求离去。徐问真从发髻中取出一个像枣子一样大的小瓢,在掌中反覆了多次,获得了两满瓢酒,给村童喝,(童子说)是好酒。自从这之后就没有人知道徐问真的生死了,村童也发疯了,也不知道他的最后所去的地方。苏轼经过汝阴,文忠公详细的对他说了问真给自己治病的事。在这之后苏轼被贬黄州,黄冈县县令周孝孙突然得了重病,苏轼试着把徐问真的口诀告诉他,七日之后就痊愈了。徐问真是奇异的人。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记道人问真苏轼道人徐问真,自..”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