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王起,字举之。元和末,累迁中书舍人。李朅叛,与播①俱上疏请诏王智兴讨之,卒定其乱。进吏部侍郎。方播以仆射居相,避选曹,改兵-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王起,字举之。元和末,累迁中书舍人。李朅叛,与播①俱上疏请诏王智兴讨之,卒定其乱。进吏部侍郎。方播以仆射居相,避选曹,改兵部。
入拜尚书左丞。灵武、邠、宁多旷土,奏为营田,以省馈挽②。历河中节度使。方蝗旱,粟价腾踊,起下令家得储三十斛,斥其余以市,否者死。神策士怙势不从,置于法。由是廥③积威出,民赖以生。召授兵部尚书。以检校尚书右仆射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滨汉塘堰联属,吏弗完治,起至部,先修复,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李训为宰相,起门生也,欲引与共政,即加银青光禄大夫,复以兵部尚书召判户部。训败,起素长厚,人不以训诿之,止罢其判。饿加皇太子侍读。文宗上文,好古学,是时,郑覃以经术进,起以敦博显,帝数访逮时政。因积雨,愿宽逐臣过恶,又短鲍叔终身不忘人过,以解帝锢人意。俄兼太常卿、礼仪使。帝题诗太子笏以赐,诏画像便殿,号“当世仲尼”,其宠遇如此。又使广《五位图》,俾太子知古今治乱。
起治生无检,所得禄赐为僮婢盗有,贫不能自存。帝知之,诏月益仙韶院④钱三十万。议者谓与玩臣分给,可耻也。起赖其入,不克让。
武宗立,为章陵卤簿使、东都留守。召为吏部尚书。帝患选士不得才,特命起典贡举。凡四举士,皆知名者,人伏其鉴。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夙儒兼宰相秩,前世所罕。入辞,帝劳曰:“公,国耆老,朕有阙,当以闻。”宴赐备厚。
起性友悌,播丧,哀戚加于人。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天下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庄恪太子薨,诏为哀册,词情凄惋,当世称之。
(节选自《新唐书·王起传》)
[注]①播:王播,王起之兄。②馈挽:运送粮饷。③廥:仓库。④仙韶院:当时宫中乐工伶人所住之处。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斥其余以市市:集市。B.又使广《五位图》广:增补。
C.起赖其人,不克让赖:依靠。D.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废:停止。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起做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①与播俱上疏请诏王智兴讨之  ②由是唐积咸出,民赖以生
③先修复,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④帝数访逮时政
⑤凡四举士,皆知名者,人伏其鉴  ⑥播丧,哀戚加于人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起关心百姓疾苦,不畏豪强。他任河中节度使时,遇到蝗旱灾害,下令各家各户不得储藏过多的粮食,惩处了仗势不听命令的神策士兵。
B.王起为人厚道,受人尊敬。他的门生李训想引荐他共同执政,于是授给他高官要职;后来李训遭受灾祸,人们因为王起厚道,并没有处分他。
C.王起为官有才有德,深受皇帝的宠爱。文宗不仅题诗给他,还下令让人给他画像,称他为当世仲尼;武宗任用他为相,也曾给他丰厚的赏赐。
D.王起缺乏管理家庭经济的能力。他所得的俸禄赏赐被僮仆奴婢偷走据为已有,结果自己贫穷不能生存,靠朝廷特意为他增加的三十万钱生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积雨,愿宽逐臣过恶,又短鲍叔终身不忘人过,以解帝锢人意。
(2)人辞,帝劳曰:“公,国耆老,朕有阙,当以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由于长期下雨不停,王起希望宽免那些被逐斥的大臣的过错和失误,又批评鲍叔终生不忘别人的过失,以此来打消皇帝要禁铜某些人的念头。(译出大意给2分;“愿”“短”“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王起入朝辞谢时,皇帝慰劳他说:“你是国家的元老,我有什么缺点,你应当把它告知我。”(译出大意给2分;“劳”、判断句、“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从语意看明显为动词,“市”应该解释为“出售”的意思。做这种题,一定避免先入为主,不要先看题,再看文段,以免影响判断。
小题2:
试题分析:C  “做事有成”指把事情做成,有好的结果。①只是上疏,不言结果;④表明皇帝的信赖倚重,⑥表明工起敬爱兄长。排除法是做这种题的最好选择。
小题3:
试题分析:B  “没有处分他”错,原文有“止罢其判”,是说人们从轻处分他,并不是免于处分。这道题一般来说是难点,核心是关于文段的整体和细节理解整合,要小心。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愿”译为“希望”,“短”译为“过错”,“解”译为“消除”“打消”,并且将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2) “劳”译为“慰劳、慰问”,“闻” 使动用法,译为“告知”即可,要特别注意句中“公,国耆老”判断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是”来。
【参考译文】
王起,字举之。元和末年,多次迁任中书舍人。李 叛乱,王起和王播一起上疏请求皇帝下诏让王智共讨伐李 ,最终平定了这次叛乱。升任吏部侍郎。当王播凭仆射的身份处于宰相的位置时,王起作为在吏部主铨选官吏的官员,避嫌改到兵部去做官。
王起被任命为尚书左丞。灵武、邠、宁有很多空闲的土地,王起上奏在这里营田,以减少运送粮饷。历任河中节度使。正遇到蝗灾旱灾,粮食价格暴涨,王起下令说,各家各户可以储藏粮食三十斛,多余的拿到市上出售,否则处死。神策士兵仗着权势不服从命令,王起将他们绳之以法。从此囤积粮食的人都拿出了粮食,百姓靠这得以生存。召入朝廷任命王起为兵部尚书。凭着检校尚书右仆射的身份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靠近汉水的地方塘坝连接,前任官吏都不修缮治理,王起到任后,先修复塘坝,和百姓订立用水法令,于是这里不再有荒年了。
李训做宰相,他是王起的门生,想引荐王起和他共同执政,就加授王起为银青光禄大夫,再次召入朝廷以兵部尚书兼主持户部事务。李训遭祸,因王起向来厚道,人们不因李训的缘故而怪罪他,只罢免了他兼管的职务。不久加任皇太子侍读。文宗崇尚文学,爱好经书史籍。这时候,郑覃凭着经术进用,王起凭着敦厚博识显名,皇帝多次向他们询问时政。由于长期下雨不停,王起希望宽免那些被逐斥的大臣的过错和失误,又批评鲍叔终生不忘别人的过失,以此来打消皇帝要禁锢某些人的念头。不久兼任太常卿、礼仪使。皇帝在太子的笏板上题诗给他,并下诏叫人在便殿给他画像,号称“当世仲尼”,王起就是这样被皇帝宠爱和礼遇。皇帝又让他增补《五位图》,让太子了解古今的治世与乱世。
王起治家无方,所得的俸禄赏赐都被僮仆奴婢偷走据为己有,他却贫穷得无法维持生活。皇帝听到此事后,下诏说每月从仙韶院的费用中给他增加三十万钱。议论的人说和玩臣分享钱财,是可耻的。王起依靠这种收入生活,因而没有推让。
武宗即位,王起任章陵卤簿使、东都留守。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皇帝担心选拔人才不能得到有才之人,特意下令让王起主持科举考试。他前后四次主持科举考试。选拔的都是知名的人,人们佩服他有鉴别之才。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宿儒兼宰相之职,这是前世所罕见的。王起入朝辞谢时,皇帝慰劳他说:“你是国家的元老,我有什么缺点,你应当告知我改正。”皇帝设宴款待他并且赐给丰厚的财物。
王起天性亲近敬爱兄长,王播去世,他哀痛悲伤超过一般的人。王起非常喜欢学习,不是休息吃饭就不停止。天下所有的书没有他不读的,一旦过目,就不会忘记。庄恪太子去世,皇帝下诏叫他作哀册文,他作的哀册词情悲伤怅恨,受到当世人称赞。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王起,字举之。元和末..”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