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薛万均,本墩煌人,后徙京兆咸阳。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薛万均,本墩煌人,后徙京兆咸阳。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杀相藉。突厥走,遂围师都。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既而贼果斩师都降。俄从李靖讨吐谷浑。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还语诸将曰:“贼易与。”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诏勿治。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节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缘:向上爬,攀援
B.乘之,俘杀相藉藉:抚慰
C.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卒:通“猝”,猝然,突然
D.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冀:希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组是(  )
①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②万均兄弟横击之   ③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④万均单骑驰突          ⑤万均直前斩其将    ⑥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A.①③⑥B.①②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
B.柴绍出讨梁师都时,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兵马突然而至,唐军退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薛氏兄弟却扭转了战局。
C.随同李靖抵达青海征讨吐谷浑时,薛万均所向披靡,还鼓励诸将说贼寇是容易对付的,并第二次驰马杀回敌阵,斩杀敌兵几千人,勇冠三军。
D.有人控告薛万均,虽经魏征劝说,太宗没有追究他,但已心存怨怒,以致后来为一点小事,把他囚禁。薛万均忧愤而亡后,太宗却又非常悲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2)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l)万均与弟弟万彻于是客居幽州,凭借才能勇武被罗艺厚遇善待。
(2)城中气氛死寂,击鼓不能成声调,这是破败灭亡的征兆啊。
薛万均本是敦煌人,后来移居京兆府咸阳县父亲薛世雄,大业末年任涿郡太守, 薛万均与他弟弟万彻于是客居幽州,凭借才能勇武被罗艺厚遇善待(后)与罗艺一同归顺款服唐朝,高祖授予薛万均上柱国、封为永安郡公的官爵


小题1:
试题分析:藉:衬垫,这里指俘虏和杀死的敌兵多而杂乱,重重叠叠。如学过的《捕蛇者说》中的“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句,可作联想。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信息的筛选,筛选时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筛选要求,注意“直接表明”这几个字眼。试题中所给的几句,①③⑥都不是“直接”表明。
小题3:
试题分析:“心存怨怒,以致”在原文中没有体现,属乱加因果。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时,首先是理解所翻译的文句意思,因此,要先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把握两个句子的基本文意,然后重点分析句子的特点,一是看句子的句式特点:(1)句“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是被动句;⑵句是判断句。二是看有否词类活用:⑴句中,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他乡;厚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遇善待;⑵中,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声,名词活用作动词,成声调。明确了这些之后,在翻译的时候在这些方面就要有所体现。
窦建德率领十万军队入侵范阳,罗艺迎出抵抗他薛万均说:“(敌我军队)众寡不对等,应当用计谋取胜”就教罗艺用羸弱兵卒在水边阻击来诱惑敌人, 薛万均自己率领一百名精锐骑兵藏匿城左建德军队渡河, 薛万均趁他们渡过一半时阻击他们,大败他的军队第二年,建德率二十万骑兵前来进攻,贼兵已经爬上城墙, 薛万均与万彻率领敢死勇士百人钻出地道,乘敌不备攻打他们的背后,敌军惊慌溃败离开柴绍征讨梁师都时,任命薛万均为副帅,万彻也随同出征距离朔方数十里地时,突厥军队突然而至,唐朝军队退却, 薛万均兄弟纵横击杀,斩其骁将,虏阵大乱,乘势进攻,俘获及杀伤甚多突厥军败逃,唐朝军队就围困住师都诸将都认为城池险要不能攻下, 薛万均说:“城中气氛死寂,击鼓不能成声,这是破败灭亡的征兆”不久贼人果然斩杀师都后归降不久跟随李靖征讨吐谷浑军队停驻在青海, 薛万均、薛万彻各率百名骑兵行走在前,猝然与虏寇相遇, 薛万均单枪匹马奔驰突击,没有敢于阻挡的回到阵营后对诸将说:“贼寇容易对付”再次骑马前进攻击,斩首数千级,勇冠三军追击虏寇飞奔到积石山时,大风吹折军旗, 薛万均说:“虏寇将要来了!”于是整兵布阵,不久虏寇果然到来, 薛万均径直冲上前斩杀了他们的将领,敌人的军队就溃败了, 薛万均追击到图伦碛(qì)才回师,与李靖在青海会师作为侯君集的副帅攻打高昌,曲智盛坚固防守,城池不能攻下, 薛万均指挥军队进击,智盛恐惧,就投降了被进封为潞国公。
适逢有人控告薛万均与高昌女子关系不正当,太宗想要彻底查办魏征说:“君主应以礼节对待大臣,如所控告的是实情,罪行尚且是轻的,如不是实情,那么损失就惨重了”下诏不再查办后来太宗临幸芙蓉园, 薛万均因为清理行宫不谨慎(致有闲杂人等)被捕入狱,忧愁愤懑而死太宗惊愕悲痛,为他哀悼,下诏陪葬于(皇家)昭陵后来曾经赏赐群臣貘皮,到薛万彻时错叫成薛万均,(于是)伤感地说:“薛万均是我的元勋旧臣,忽然口呼他的名字,难道是死者有知,希望(得到)这个赏赐吗?”于是命人取过貘皮焚烧,满座的人都伤感叹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薛万均,本墩煌人,后徙京兆咸阳..”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