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何乔新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乔新
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其魁。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
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事竟寝。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明年赐谥文肃。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文渊:何乔新之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募兵击擒其魁:首领
B.有司责,民多破产课:功课
C.疑旌贤之典:原则
D.乞行,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勘:调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官巢令阎徽少学文渊
B.振至明年麦熟赠太子太保
C.金币馈存故旧之恩
D.他人致之则可,吾致之则不可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B.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C.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D.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乔新于景泰五年中进士,最初被任命为南京礼部主事,后依次出任福建副使、河南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等官职,政绩突出。
B.何乔新得知福安、宁德银矿久绝却仍被征收矿税以及兴化农民于洪武初年租官牛,多年后仍交租等情况后,上奏朝廷,使其得以被减免。
C.何乔新为人清廉,去淮西视察时,拒绝了他父亲的学生巢湖县令阎徽赠送的金币和福建市舶司宦官的遗产以及杨爱赠送的厚礼。
D.何乔新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为保全其节操上奏朝廷,许多官员也推荐他,朝廷没有答应。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再次进言,何乔新才被封为太子太保。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3分)
②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何乔新“廉介”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课:赋税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1)①这一年,(河南)发生大饥荒,按旧例,赈济到秋季为止。
②中间仅因为有接受亲戚馈赠的礼的嫌疑,就被勒令辞官,这进退不明的处理,实在是可惜。
(2)①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因福安、宁德的银矿早就无矿可开,有关部门仍征收矿税,很多百姓因此破产。乔新将此上奏朝廷,(朝廷)减税三分之二)
②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父亲祝寿时,阎徽想通过何乔新送东西给他父亲就是不行)
③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乔新辞官在家后,杨爱派人赠送厚礼,并且送给他做棺材的上好木料,乔新坚决不收。)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项解释与原文不符,文中原句“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大意是福安、宁德的银矿早就无矿可开,有关部门仍征收矿税,很多百姓因此破产。所以,“课”应该是赋税。故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不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两个“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向”;B两个乃.都是副词,“才”; C.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D.两个因,都是介词,“通过”“经由”。故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并弄清关键词的意思。“初”是以前的意思;表时间范围,故单独作句;人名及名词一般都做开头结尾,做主语或者宾语,故需要断开。正确选项是A。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在组织答案时,要回到原文中进行比较辨别。C项原文出现在第二段,错误在以偏概全。拒绝福建市舶司宦官的遗产以及杨爱增送的厚礼,都不在何乔新视察淮西之时。所以,正确选项是C。
小题5:
试题分析:(1)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如:“故事”,旧例。“赈”,赈济。“馈遗”,馈赠的礼,动词用作名词;“勒令”,被勒令,被动句,“诚”,实在,的确。
(2)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抓住围绕“廉介”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或者找出具有概括性的原句也可。如“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因为矿藏断绝,却依然缴税,民众破产。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何乔新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