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凶悍。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舅徐辉祖以其无赖,密戒之。不听,盗辉祖-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凶悍。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舅徐辉祖以其无赖,密戒之。不听,盗辉祖善马,径渡江驰归。途中辄杀民吏,至涿州,又击杀驿丞。
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成祖以为类己,高煦亦以此自负,恃功骄恣,多不
永乐二年,仁宗立为太子,封高煦汉王,国云南。既负其雄武,又每从北征,在成祖左右,时媒孽东宫事,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十三年五月,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之。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僭用乘舆器物。成祖闻之怒。十四年十月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囚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仁宗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昵诸人。明年三月徙封乐安州,即日行。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仁宗数以书戒,不悛。
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及帝即位,赐高煦及赵王他府特厚。凡有求请,皆曲其意。高煦益自肆。宣德元年八月,遂反。更为书与公侯大臣,多所指斥。帝叹曰:“汉王果反。”乃议遣阳武侯薛禄将兵往讨。大学士杨荣等劝帝亲征。帝是之。张辅奏曰:“高煦素懦,愿假臣兵二万,擒献阙下。”帝曰:“卿诚足擒贼,顾朕初即位,小人或怀二心,不亲行,不足安反侧。”于是车驾发京师。
高煦初闻禄等将兵,攘臂大喜,以为易。及闻亲征,始惧。城中人多欲执献高煦者,高煦大惧。乃密遣人诣行幄,愿假今夕诀妻子,即出归罪。帝许之。是夜,高煦尽焚兵器及通逆谋书。群臣请正典刑。不允。以劾章示之,高煦顿首言:“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帝令高煦为书召诸子,余党悉就擒。其故纵与藏匿坐死戍边者一千五百余人。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
(选自《明史·汉王朱高煦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恃功骄恣,多不法             法:法度
B.即日行趣:催促
C.凡有求请,皆曲其意           徇: 顺从
D.攘臂大喜,以为易  与:对付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汉王朱高煦“性凶悍”的一组是(3分)
①途中辄杀民吏,至涿州,又击杀驿丞   ②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诸人
③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       ④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          
⑤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        ⑥其故纵与藏匿坐死戍边者一千五百余人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高煦虽然不好学习、言行轻佻而被太祖厌恶,但是,却能在成祖作战面临危境时,立下许多战功,使成祖转败为胜,从而赢得成祖的认可。朱高煦也因此自负骄纵。
B.仁宗做太子后,对朱高煦十分宽厚仁爱。在朱高煦被囚禁在西华门时,他能够挺身而出,极力挽救,最终使朱高煦免于贬黜为庶人的惩罚。
C.仁宗死后,朱高煦谋反野心膨胀,曾在宣宗前往奔丧的路上,设下了伏兵拦截攻击,因为行动仓促,没有成功。后来,宣宗即位,朱高煦得到厚待,更加放纵恣肆。
D.朱高煦谋反后,害怕宣宗亲征,更害怕城中许多人都想将他捉拿献给宣宗。于是,秘密派人向宣宗表示当晚辞别妻儿后便会出来认罪,并烧毁所有兵器及谋反书信以表诚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仁宗数以书戒,不悛。(5分)
(2)卿诚足擒贼,顾朕初即位,小人或怀二心,不亲行,不足安反侧。 (5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
(1)朱高煦到乐安后,心中怨恨,特别的谋反更加急切,仁宗多次用书信警告,他却不肯悔改。
(2)你诚然可以擒获此贼,但朕刚刚那个即位,小人或许怀有二心,朕若不亲征,便不能使小人的反叛安定。


小题1:
试题分析:应为动词,“依法”。
小题2:
试题分析:②句表现的是成祖对朱高煦身边人的惩罚。③句是间接表现。⑥句说的是并非朱高煦。
小题3:
试题分析:“设下了伏兵拦截攻击”错误,“埋伏拦截攻击”只是图谋计划,还未落实。
小题4: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局势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进行整体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采分点为(1)“怨望”“书”“悛” (2)“诚”“顾”“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凶..”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