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赞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未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已经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效:见效
B.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罪:责备
C.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同时:一致
D.魏相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条:列举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间接表现陆贽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     ②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③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   ④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⑤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⑥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札子是臣下奏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文体,本文援引史实,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B.苏轼极度推崇陆贽的治国方略,与同僚共同请求校正唐代陆贽的奏议,直谏应借鉴陆贽的奏议内容作为治国之策。
C.作者以唐德宗采用陆贽的意见使国家中兴为例阐述道理,以期引起当时皇帝的高度重视,可谓用心良苦。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聚集了古往今来的精华,可以作为国家治乱的借鉴,只要反复熟读,就一定能够启迪智慧。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3分)
(2)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3分)
(3)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 藏 于 己 力 恶 其 不 出 于 身 也 不 必 为 己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盗 窃 乱 贼 而 不 作 故 外 户 而 不 闭 是 谓 大 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言,譬如医生用药,药虽然出自医生之手,但药方大多传自古人。(采分点:纳忠、进于医手、方,各1分,句意1分,共3分)(2)他对上能够纠正君王思想上的错误, 对下能够沟通人民的心愿。(采分点:上、格、天下之志,各1分,句意1分,共3分)(3)臣等表达不尽诚挚的心意, 听凭陛下裁处。(采分点:不胜、区区、进止,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小题5: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分。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 每多1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调动记忆,结合对字形的分析,联系语境考察。但大多可采用简捷有效的“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C项“同时”的意思是“同一时代”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本题要求的是选出“全都属于间接表现陆贽有才能的一组”,①和②讲的是张良和贾谊,③是“直接表现”而不是“间接表现”陆贽。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与事情发生有关的人物、时间和地点。本题中,C项所述有误,文本并未讲唐德宗采用陆贽的意见使国家中兴,只是假设了这种情况。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题中的“纳忠”是“进献忠言”之意;“进于医手”是“出自医生的手”之意;“方”是“药方”。第(2)题中,“上”是“对上面(即对皇上)”之意;“格”是“纠正”之意;“天下之志”即“天下百姓的心愿”。第(3)题中,“不胜”是“表达不尽”之意;“区区”是“诚挚的(心意)”之意;“进止”是“裁处”之意。
小题5:
设计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要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这些标志,有的是虚词,比如,“夫、盖、若夫”等虚词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顿处,等等;有的是对称式短语,有的是“曰”等对话式词语。除此之外,有时还需依靠找出动词和它们的宾语来断句,有时也还得认真揣测文意。题中,首先要根据“是谓大同”一语分析本段文字的大意是讲“大同”问题,然后考虑两个“不必”的内容,再找出重要动词及其主语和宾语,据之进行断句。
【参考译文】
臣等凭着疏浅的才学,在侍讲、侍读的职位上充数。皇上的聪明睿智是上天赐予的, 因此学问日益长进。臣等才学有限,而圣人所述的道理是没有穷尽的, 我们心里常常想说而词不达意,因此自感惭愧,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我们私下里认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言,譬如医生用药,药虽然出自医生之手, 但药方大多传自古人。倘若药方已经在世上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就不必都要由医生自己重新开出药方。
我们认为唐朝宰相陆贽,论才能可以辅佐帝王,论学问可做皇帝的老师。他议论事理深刻中肯,言语毫不背离道德规范。他聪明智慧如同汉代张良而文学才华却胜出了张良,明辨像贾谊而方法不像贾谊那样粗疏。他对上能够纠正君王思想上的错误,对下能够沟通人民的心愿。但是他不幸运,出仕做官没有遇上好的时机。德宗以苛刻为能事,陆贽就用忠厚之道来劝谏他;德宗以猜忌为手段,陆贽就用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规劝他;德宗喜好用兵打仗,而陆贽则把消除战争作为首要任务;德宗喜欢聚敛钱财,可是陆贽认为散发钱财是当务之急。至于任用人才听取意见的方法,安定边疆统御将帅的策略,责备自己来收揽人心,改正过失以顺应天道,排斥小人以消除人民的忧虑,珍惜爵号礼仪来封赏有功之人,像这样的奏议,是很难全部列举出来的。可以说进献的是苦口的良药,治疗的是危害身体的重症。倘若唐德宗全部采用它的意见,那么“贞观之治”的盛世就可以重新出现。
臣等每次从西阁退朝下来,就私下谈论,认为陛下圣明,必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圣主和贤人的意见相投,就像远隔百年的臣子与当今的君主同处一个时代一样。从前冯唐谈论廉颇、 李牧的贤能,汉文帝为不能与他们相遇而叹息;魏相列举晁错、董仲舒的治国之策,汉宣帝采用后,使汉朝得以中兴。如果陛下能够自己得到良师,那么没有比就近从陆贽奏议里获取教益更合适的了。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不是没有可观之处,都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但是圣人的言论深邃奥妙, 史书、诸子理论支离破碎,这些都像山和海那样高深,很难求得十分之一二以供推断和选择。像陆贽的议论,打开书就一目了然。它聚集了古往今来的精华,实在可作国家治乱的借鉴。臣等想取出他的奏议,稍微加以校正,誊写清楚后进献给您。希望陛下反复熟读,好像和陆贽面谈一样。这样必定能够启迪陛下天性中高明的智慧,在短时间内成就天下大治的功业。
臣等表达不尽诚挚的心意,听凭陛下裁处。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臣..”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