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卷部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注:①半千钱:五百铜钱。②铅椠(qiàn):校订古书。③簏(lù):竹箱。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凡:总共B.始赵氏归:出嫁
C.亦复脱衣市易:交换D.遂尽弃委:委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妇相向惋怅数日假舆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竭其俸入事铅椠臣供养无主
C.以中否角胜负,饮茶先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
D.葬毕,余无所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至于茶倾怀中,更见夫唱妇随融洽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遗物遇乱丧失殆尽,给作者沉重打击,但她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酌“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4分)
                                                                                          
②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 然有有必有无 / 有聚必有散 / 乃理之常 / 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 / 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小题5:(1)每月初一、十五,(明诚)请假出去,典当衣服,得到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来。(得分点:“朔望”“谒告”“质”及句意各1分)(2)在会稽时,我借住在当地居民姓钟的人家里,突然一天夜里,有人在墙上挖洞背了五箱离开。(得分点:“穴”“负”及句意各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委”在这里应解释为“舍弃,抛弃”。理解“委”的意思,后面的“弃”是关键。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助词,句中停顿/代词,的人;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C项,动词,作为/介词,替;D项都是动词,往,到。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只是表层意思,深层含义是作者无可奈何,宽慰自己之语。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也、乃、者、云”这些标志性的虚词,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小题5: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朔望”解释为“初一、十五”,“谒告”解释为“请假”,“质”解释为“典当”;第二句中“穴”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挖洞”,“负”解释为“背”。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什么?是赵侯(封爵之一)德父(赵明诚的字)所著的书。上自三代,下至五代之末,这些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
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明诚当年21岁,还在太学当学生。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典当衣服,得到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来。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一代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也很不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再宿为信),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明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川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较量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一辈子!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
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川太守,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粱,多余的物品既不能全部载去,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这时青州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高宗建炎夏五月,皇帝有旨任命他知湖州,需上殿朝见。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署,感染成疾。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把他安葬完毕,我茫茫然不知到什么地方是好。
想到明诚有个做兵部侍郎的妹婿,此刻正作后宫的护卫在南昌。我马上派两个老管家,先将行李分批送到他那里去。谁知到了冬十二月,金人又攻下南昌,于是这些东西便全数失去。我把它们搬在卧室之内的,可谓岿然独存的了。这时高宗皇帝正驻跸在台州的章安镇。于是我跟随御舟从海道往温州,复赴越州,又到杭州。把家里所有的青铜器等古物全部拿出来,准备向掌管国家符宝的外庭投进。我赶到越州,皇上已驾幸四明。我不敢把东西留在身边,连写本书一起寄放在剡县。后来官军搜捕叛逃的士兵时把它取去。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无疑又去掉十分之五六了。惟有书画砚墨,还剩下五六筐,常常藏在床榻下。在会稽时,我借住在当地居民姓钟的人家里,突然一天夜里,有人在墙上挖洞背了五箱离开。我伤心极了,决心重金悬赏收赎回来。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这时已去掉十分之七八。剩下的一二件残余零碎的,有不成部帙的书册三五种。平平庸庸的书帖,我还象保护头脑和眼珠一样爱惜它,多么愚蠢呀!
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有必定有无,有聚必定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金石录》后序李清照右《金..”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