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9分)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9分)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伉据,怜御史,调往平用:因为
B.父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忧:指父母的丧事
C.俺答犯京师会:会同
D.嵩大恨,思有以炼报:报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①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②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
③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            ④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⑤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⑥醉则聚子弟攒射之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
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
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2)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l)对于忠义之人的好的计谋,(他)却千方百计地阻挠实行;对于阿谈奉承的人,(他)却想办法引荐上去"(译出大意给2分;沮、则、引,每译对一处给1分。)(2)塞外的人向来正直淳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都争着咒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译出大意给1分;素、谂知、詈、快,每译对一处给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必须回到原文中或者根据所积累的知识来判断,根据原文“正遇上俺答侵犯京师,致书求贡”,“会”作副词,是“恰逢,适逢”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写沈炼行为狂放不羁;③写沈炼爱国;都不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⑤写的是严嵩的行为,与沈炼无关。
小题3:
试题分析:原文第一段“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是说沈炼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任知县,后来入朝做了饰衣卫经历",而不是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小题4:
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1)关键词“沮”通假字,译为阻挠;“则”译为就;“引”译为引荐。(2)“素”译为向来;“谂知”译为熟悉了解的意思;“詈”译为咒骂;“快”使动用法,译为“使……高兴”。
参考译文:
沈炼传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官溧阳知县。由于刚直傲慢,忤逆御史,被调到茌平。父死后他离去,补在清丰,调入朝廷为锦衣卫经历。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颇为狂放不羁。每次饮酒就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对他很好。陆炳与严嵩父子交情深厚,所以沈炼也多次和严世蕃一同饮酒。严世蕃用酒虐待客人,沈炼心有不平,总是同他唱反调,严世蕃畏惧而不敢和沈炼计较。
正遇上俺答侵犯京师,致书求贡,有许多轻慢的话。下到廷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朝廷不要答应。廷臣没有人敢支持赵贞吉的,惟独沈炼支持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炼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炼。大臣不说,所以小吏说这件事。”于是罢去廷议。沈炼愤慨于国家无人,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万骑保护陵寝,万骑保护通州的军队储粮,而集合勤王军队十多万人,在敌人疲劳时发起攻击,会取得大胜利。皇帝没有省悟。
严嵩被皇上贵宠而当权,边臣竞相贿赂送东西给他。等到失事后惧怕得罪,更加运送金银贿赂严嵩,贿赂一天重于一天。沈炼时时扼腕感叹。一天跟尚宝丞张逊业饮酒,酒喝到一半就谈到严嵩,因慷慨怒骂,涕流满面。于是上疏说: “现在大学士严嵩,贪婪之性的毛病已达膏肓,笨拙浅陋之心顽如铁石。在皇上忧虑臣民受外寇之辱的时候,没有听说他延访贤豪,咨询方略,只与他的儿子严世蕃规划图谋自己的私利。多方阻止忠诚谋略的上告,而曲意引荐谀谄之小人。索贿卖官,沽恩结客。皇帝大怒,将他拷打数十,贬谪到保安去种田。
他去后,没有馆舍。有商人询问到他得罪的缘故,搬家让舍给他。里长老也天天送柴米给他,派遣子弟跟他学习。沈炼谈说忠义大节,大家都非常高兴。塞外的人一向忠厚直爽,又熟知严嵩的奸恶,争着骂严嵩来讨沈炼的高兴。沈炼大喜,天天与他们一起骂严嵩父子是常有的事。而且束缚草人,像李林甫、秦桧和严嵩,酒醉后就聚集子弟钻射他们。或者骑马越过居庸关口,面向南伸手指骂严嵩,又痛哭后才回来。这些话逐渐传到京师,严嵩非常痛恨他,思考着用什么来报复沈炼。
后来严嵩败露,严世蕃被诛。临刑的时候,沈炼所教的保安子弟在太学的人,用一锦帛写上沈炼姓名官爵,持举入市。看到严世蕃断头完毕,大呼说:“沈公可以瞑目了。”接着恸哭离去。
隆庆年初期,皇帝下诏令褒赏言事的人。赠沈炼光禄少卿。天启初年,赠沈炼谥号忠愍。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9分)沈炼,字纯甫,会稽人。..”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