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季氏将伐颛臾①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②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人教版《语文读本》第三册)
【注】①季氏将伐颛臾(Zhuān yú):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他是鲁国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庸于鲁国的小国。②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名由,字子路。此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季氏的家臣。③周任:古代一位有名的史官。④兕(sì):独角的犀牛。⑤费:季孙氏的私邑,与颛臾相距70里。⑥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这里暗指鲁国内部。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B.陈力就列就:充任
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担心
D.相夫子相:察看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思想的一组是(3分)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既来之,则安之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通过叙写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的对话,批驳了季氏企图吞并颛臾的野心,驳斥有力。“何以伐为”等反诘句的运用使感情色彩强烈。
B.本文破中有立,驳斥有理有据,立论坚实可靠。文章既对历史事实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现实形势作出了精辟阐述,说理层层深入,令人叹服。
C.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在原则问题上,他却是当仁不让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动作和神态的细笔描绘,来表现其人格的可贵。
D.本文多处运用比喻论证来论述观点,深入浅出,增添了说理的形象性。如用盲人的辅助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却未尽到责任等。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3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3分)D
小题2:(3分)B
小题3:(3分)C
小题4:(9分)【答案示例】⑴(3分)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⑵(3分)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⑶(3分)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样的辩解之词(来搪塞)。


小题1:
试题分析:相:辅佐。
小题2:
试题分析:①是孔子批评冉有的话;⑥是孔子指出“季孙之忧”的根本原因。
小题3:
试题分析:文中并无对孔子“动作和神态的描绘”,应为语言描写。
小题4:
试题分析:得分点:(1)“是”“何以”各1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2)“危”“颠”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3)“疾”“舍”各1分,句意正确且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祭祀东蒙山的主持人,并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氏想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务,不能施展才能就不要担任那职务。’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跑出来为患,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贵重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那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
孔子说:“求!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种辩解之词(来搪塞)的人。我听说国君和大夫(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原来是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睦相处就无所谓寡,安定的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像这样看来,原来的别的国家的人不归服,就实行文教德政来使他们来归服;使他们来归服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你们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鲁国境内策划发起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啊。”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季氏将伐颛臾①季氏将伐颛臾。冉..”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