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弟小修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弟小修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袁宏道《叙小修诗》,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的然以豪杰自命的然:明显的样子
B.见人有一语不相者肖:模仿得像
C.任性发展任性:听凭秉性行事
D.而或者犹以太露之病:烦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盖诗文至近代卑极矣其人居远未来,为留待
B.诗必欲准于盛唐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C.万一传者若是,孰能御之
D.但恐不达,何露有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小题3:下列各项中,能表现袁宏道其弟小修“独抒性灵”的写作风格的一组是
①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②诗文至近代而卑极
③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④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
⑤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                   ⑥予读而悲之
A.①③⑥B.②③④C.①⑤⑥D.②④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4分)
(2) 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4分)
(3)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而所谓写得好的地方,还不能不因为文辞华丽、模仿因袭前人而遗憾,(我)认为是没能完全抛开近代文人的习气的原因。
(2)朝代有变化,而写文章的方法不延续,每个朝代的文风都按照各自的特点穷极发展、变化,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原本就不能用优劣来评判。
(3)至于像他的作品那样,性情质朴,有很多忿怨,诗风刚直自然,没有曲折,这叫做屈原的风格(楚辞的风格),又有什么疑问吗?


小题1:
试题分析:病:感到不满,责备。
小题2:
试题分析: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承接连词,就;因果连词,因此,所以。B连词,表顺承关系,就,那么;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反而,却。C指示代词,那些;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小题3:
试题分析:②句讲的是当时文坛的一般情况,④句讲的是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⑤句是讲性格,不是写作风格。
小题4:
试题分析: 翻译题一般尽量直译,才能踩到得分点,如果是意译,很有可能从得分点飘过去了。第一句,“恨、粉饰蹈袭、以为”各1分,语句通顺1分。第二句,“升降、所以、原、可以”各1分。第三句,“质、怼、峭急、是之谓”各1分。
【参考译文】我弟弟袁中道长大以后,胆量更加大了,见识更加丰富,明确地以豪杰自居,并想和当代的豪杰称为朋友。他于西陵上泛舟,在塞上策马扬鞭,观赏完了燕赵大地的美景,足迹所到的地方,几乎半个中国,而他的诗文也因此一天天长进。他的作品大多是抒发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和套路,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的,就不肯下笔写出。他的文章中间有写得好的,也有不足的地方,好的地方自然不必说到,即使是有瑕疵的地方也大多是很真实的自己创造的语言。但是,我很喜欢他作品中有瑕疵的地方;而所谓写得好的地方,还不能不因为文辞华丽、模仿因袭前人而令人遗憾,(我)认为是没能完全抛开近代文人的习气的原因。
诗文到了近代就变得卑贱了,写文章就以秦、汉的标准作为现在的标准,写诗就要以盛唐的标准作为现在的标准,抄袭模仿古代的诗文,(这种做法)影响着人们刻意跟从古人的步伐(使用古人的标准),看到有人一句话不像古人发出的声音,就一起指责这个人为歪门邪道。他们以秦汉的写文标准为标准,难道秦汉的人是一字不变的学《六经》的吗?他们以盛唐写诗的标准为标准,难道盛唐写诗的古人也是一字不变的学汉魏(写诗的标准)的吗?如果秦汉的文章都是学着《六经》的,哪会有秦汉(自己特点)的文章?如果盛唐的诗是学着汉魏的诗,哪会有盛唐(自己特点)的诗?朝代有变化,而写文章的方法不延续,每个朝代的文风都按照各自的特点穷极发展、变化,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原本就不能用优劣来评判。然而天下间的事物,独一无二的是不可以没有的,正是因为他不可以没有,所以虽然有人想废除但是办不到;抄袭雷同别人的东西则是可以不要的,正是因为他可以不要,虽然有人想让他存在一样做不到。所以我说如今的诗文不能广为流传了。那一万首里面流传的一首,或者是妇女儿童所传唱的《擘破玉》《打草竿》这样的诗文,都是一些没有名气的真性情人所写,所以写出来的都是发自肺腑的声音,不效仿汉魏,不去学盛唐的文风,随意发展,和人的喜怒哀乐、爱好、欲望相通,这是值得高兴的。
弟弟既在当代不得志,有很多感慨;又喜欢豪华生活,不安心于贫困和窘迫;喜欢风光美景,忍受不了寂寞。所以曾经把贫困不得志和百无聊赖的苦恼,用诗歌抒发出来,每每像苦又像骂,让人忍受不了他为生活哀叹和不得志的感受。我读着都感到悲伤。一般说来,感情至深的语言,自然能够感人,这叫做真性情的诗歌,可以流传下去。但还有人仍然因为他的诗文感情过于直露而批评他,这些人竟然不知道情感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文字随着情感而流出,只怕不能表达出所有的感情,有什么直露的呢?在人生不得意穷愁潦倒之时,痛哭流涕,辗转反侧,来不及选择表达内心情感的声音,因为心中有怨气啊,难道有不伤感的吗?至于像他的作品那样,性情质朴,语言中自然有很多忿怨,诗风刚直自然表情达意很直白,没有曲折,这称作屈原的风格(楚辞的风格),又有什么疑问吗?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弟小修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