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杨王孙传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王孙传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於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椟,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注释】①窾(kuǎn)木 ;当中挖空的木头;藟(lěi):藤。殠(chòu)腐尸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亡易吾意易:归还
B.重废父命废: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矫:欺骗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身亲土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B其子欲默而不从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且孝经曰   不出,火且尽
D鬼之为言归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B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C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D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王孙在病重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下葬,以还我真身,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好做人,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杨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此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3分)
(2)夫厚葬诚亡益於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4分)
(3)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1)这也是圣人传下来的规矩。(你杨王孙)何必目光如此短浅,独自坚持自己知道的那一点点道理呢?
(2)铺张浪费地埋藏实在对死者没什么好处,可是世俗之人以互相抬高陪葬品的价值来攀比,费尽钱财,让它们烂在地下。
(3)死者的尸体放在那里孤身独处,它难道还会有知觉吗?


小题1:
试题分析:B废:违背 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
小题2:
试题分析:而:表修饰。A以:介词,用/介词,因为。C且:副词,况且/副词,将要。D之:主谓之间,取独/助词,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相当于“得”。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能正确翻译句子,然后可结合明显的句首、句末词来断句。“也”“今”“是谓”,本句还可以根据句式来断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结构一致,“死者不知,生者不得”结构一致。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是说他儿子觉得父命难违,又不忍心给父亲裸葬。
小题5: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是:这。遗制:传下来的规矩。区区:短浅。(2)亡:通“无”。相:互相。高:抬高。腐之地下:腐之(于)地下。(3)块然:孤独的样子。岂:难道。知:知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杨王孙传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