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
②敢以烦执事             敢:怎敢、不敢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使者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因为
⑥既东封郑                 封:封赏
⑦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⑧唯君图之                 唯:希望
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⑤C.③④⑥⑧D.②③⑦⑧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晋,何厌之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以鄙远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⑥此亡秦之续耳
⑦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③│②④│⑤⑧│⑥│⑦B.②③│④⑥│①⑤│⑦⑧
C.③⑦│②④⑥│⑤│⑧│①D.①③⑥│②④⑦│⑤⑧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分)
(2)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了。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戮和没收。(4分)
(2) 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3分)
(3)派遣将领守卫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强盗进入和意外变故。(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选项中①既:已经;④陪:增加;⑤为:给予;⑥封:把……作为边境。用排除法可选出D。
小题2:
试题分析:A.宾语前置的标志;到。B.没有。C.把;因为。D.依靠;趁机。
小题3:
试题分析:①③选项中“鄙”、“迟”为意动用法;②④选项中“函”、“上”为名词作状语;⑤⑧选项中“从”、“活”为使动用法;⑥选项中“续”为动词活用作名词;⑦选项中“急”为形容词活用做名词。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遇”译为对待,“深”译为刻毒,“为”译为被,“没”译为没收。(2) “鱼肉”译为鱼和肉,“何辞为” 译为为什么要告辞呢。(3) “所以”译为……的原因,“非常” 译为意外变故。
【参考译文】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么敢用这件事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