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不知邪!”议者此定二陆之优劣。
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郎,转殿中郎。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吴王晏救之,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冏既矜功自,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冏不之悟,而竟以败。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祸也。”遂行。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然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父祖名播四海,不知邪宁:难道
B.冏既矜功自,受爵不让伐:夸耀
C.适所以祸也速:加快
D.机其主者录:逮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议者此定二陆之优劣赵亦盛设兵待秦
B.轻兵独进没学不思则罔
C.未有臣陵君而可以济事者也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D.并行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4分)
(2)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3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3分)
小题4:根据③④段内容,分析陆机的死因。(3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
(1)而且客居他乡做官,一下子就处在众人之上,而王粹、牵秀等人都有怨恨之意,陆机坚持要辞去
都督之职,成都王颖不答应。(“羁旅”、“右”、“固”各一分)
(2)孟玖怀疑陆机杀了孟超,就在成都王那里诬陷陆机,说陆机有异心。成都王大怒,派牵秀秘密逮
捕了陆机。(“谮”、“收”各一分)
(3)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封”、“肆”各一分)
小题4:①陆机才能出众,在司马颖麾下位居群士之上,引起他人怨恨;②陆机志在匡正困难,不愿让位于王粹,加剧矛盾冲突;③司马颍宠幸宦宮,误信谗言。 (主观原因2条、客观原因1条)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 “速:招致。”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于”“其”“以”“而”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C“其”的意义和用法均为:“代,他的”。A“以”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介,依靠∕介,来”。B“而”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连,表因果关系,因而∕连,表转折关系,但是”。D“于”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介,在∕介,对于”。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1)“羁旅”、“右”、“固”(2)“谮”、“收”(3)“封”、“肆”。
小题4:
试题分析:陆机之遇祸,其意义不仅象征急切功名之士在政乱中的必然遭遇,也明显证实了东吴大族的子孙不容许在晋朝的政权上来重建他们的地位。而当时的洛阳亦非吴郡大族移殖之所。知道洛阳落入异族,晋室东迁,仰赖此一政权的中原大族纷纷移殖于东吴旧有土地之上,才不得不承认并拉拢土著大族,以谋求巩固其本身的威望和权益,而东吴大族,自此才能在并存互惠的情势下,进入司马家族的政府中去。所以,陆机之死,实基于两种原因的交互作用:即时势和个性的未能协调。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