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其营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2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5分)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5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处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小题1:
试题分析:薄:迫近。此题考查的实词大多常见于中学语文课文中,一般为多义词。解答此题,可以借助类似结构中位置对应、语义相关的词语推断,借助句内结构辨析,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借助课文知识迁移推断等。A项,“摄”释为“代理”,这是文言“摄”的常用义,原文“摄”的宾语为“知城事”,即掌管城内事务,代入翻译,可推知此项正确。B项,“婴”释为“环绕”,从成语“婴城固守”可推知此项正确。D项,“乘”释为“追逐”,常见义,正确。C项,“薄”释为“削弱”,与其宾语“其营”不搭配,且既已“削弱”,则后文“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无法理解;据成语“日薄西山”可推知此处“薄”应为“接近”“逼近”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明确提出信息的具体内容,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交叉分编为四组,让考生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锁定题干要求,明确筛选方向,特别留意题干中“全都”“直接”之类的关键词语;其次将几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根据语境准确理解例句所表达的内容,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来判断正误。题目筛选信息点在“朱昭坚决主张抗敌”。六个信息点中,①②都表明朱昭想说服夏酋悟儿思齐相信宋朝,不要与金人结盟,⑥则表明朱昭突围逃生,这三句都不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排除含①②⑥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再以③④⑤验证,③朱昭骂投降者与猪狗无异,表明誓死不投降;④朱昭提出杀死自己的妻儿以免受辱,表明不留退路;⑤朱昭认为大丈夫战死则一生之大事完成,表明其不苟且偷生:这三句全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某个语段的要点,要求考生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比较、分析,找出选项概括表述的不准确之处,得出答案。此类题对原文语段的概括常错在对语段中某个句子甚至某个词的理解错误上,要找准原文,根据前后文准确推知判断。本题四个选项按顺序对应原文的四段文字:选项A对应“朱昭字彦明……杀获甚众”,选项B对应“夏人设木鹅梯……服其勇辩”,选项C对应“是时,诸城降者多……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选项D对应“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年四十六”。其中D项将原文“以利啖守兵”理解为“害死守兵”,理解错误。“啖”指“拿利益引诱”,故原文应理解为“以利益引诱守兵”。
小题4:
试题分析:第(1)小题“凡”译为“总共”,难度不大;“圮”指“坍塌”,“圮坏”指“毁坏”,可据前后文推知;“法”为文言多义实词,有“法律”“规则”“方法”“技巧”等义,此处应选“规则”意。第(2)小题“勒”译为“率领”“指挥”等,“通衢”译为“大街要道”“大路”“大道”等,“填”译为“塞满”“填塞”“填满”等。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升降按次序而行,从不表现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宣和末年,任震威城兵马监押,代理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黄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形势十分孤立危急。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实际情况,有轻视我们的想法。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击溃。”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用绳子将士兵放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城上的守军的箭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还是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悟儿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打开衣襟问:“你是什么人,竟然这么胆小怕死。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放下盾牌走上前,数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于城下订立盟约,约定战胜后以黄河为界分河而治。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主动禅让了皇位。现在的皇上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难道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池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在旁边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你的忠心将向谁表达呢?”朱昭呵斥他说:“你们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处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也不能再支撑下去了。朱昭在议事厅召集各位校官说:“城就快将被攻破,我们的妻儿不能让贼人污辱,希望先将我家妻儿杀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往东进攻建立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在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完成了。”这时城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
与他的士兵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勇敢不怕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墙。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朱昭瞪着两眼握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46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