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陆文学自传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文学自传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及与人为信,虽水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茕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自幼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子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授孔圣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其翦榛莽,以门人之伯主焉。或时心记文字,懵然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 (节选自《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 ②少好属文,多所讽谕。 ③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 ④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⑤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 ⑥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1)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3分) (2)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3分)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3分)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分) (6)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3分)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 ⑴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嘴巴动动罢了。(“但”、“所”、“危”各1分) ⑵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有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感到羞愧。(“善”、“羞”、句意通顺各1分) ⑶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抛下我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舅逼迫我母亲改变了自己的意愿。(“见背”、“夺”、句意通顺各1分) ⑷项脊轩共四次遭受火灾,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殆”、被动句式、判断句式各1分) ⑸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因为他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介宾短语后置、“用”,判断句式各1分) ⑹如今少卿竟用推举贤能之人教导我,恐怕和我内心的想法相违背吧?(“乃”、“无乃”“剌谬”各1分) |
小题1:试题分析:适:到、去。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所适”是“所”字结构,“所”字后应跟上一个动词,与“所”一起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满足”是个形容词,显然是错误的。从文意来看,此句的意思是说,陆羽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往往)不说一声就离开了。可见“满足”也是讲不通的。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信息的筛选,可根据题干的筛选要求,采用排除的办法来解答。就是先了解所提供各句的意思,再根据题干意思思来排除。②是陆羽的文学才能。不合题干的筛选要求,据此可排除B项;③⑥是陆羽喜欢读书写字。也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据此可排除ABC这三个选项,本题的答案也就得出了。 小题3:试题分析:“逃到江南之后,常写文章对社会现实加以讽刺或劝谕,因此遭到世俗之人的嫉恨。”理解错误。原文说陆羽从小就爱好写文章,多加讽刺或劝谕,并非过江之后;遭到世俗之人嫉恨是因为陆羽总是说实话,尽忠言。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好句子,根本的就是要理解和分析句子的特点和意思。这几个句子,⑷句“得不焚”为被动句式,“殆有神护者”为判断句式,⑸句中“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介宾短语后置,“用之所趋异也”这又是判断句式;⑹句“无乃……乎?”则又是固定句式。除此外,就是注意各句中的关键词的翻译,尤其是古今异义字的把握。如⑴句中的“但”,只;“危”,端正,庄重。⑵句中的“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事;“羞”,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羞愧。⑶句中的“见”,第一人称代词,指“我”;夺,改变。⑷句中的“殆”,大概。⑹句中“剌谬”是理解句意的关键,违背;悖谬。 参考译文 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也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不知谁说的对。他有着三国时王粲、晋朝张载那样丑陋的相貌,有汉代司马相如、扬雄那样的口吃病,但为人多才善辩很守信用,气量小而性情急躁,(处事)多自己做主。朋友们规劝,就心胸开朗而不疑惑。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往往)不说一声就离开了。有人怀疑他,说他性情多怒。等到与别人有约,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道,也不会失期。 唐肃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驾着一条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只带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从早到晚,至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所以楚地人相互传说:“陆先生大概是现代的楚狂接舆吧。” (陆羽)才三岁就成了孤儿,被收养在竟陵大师积公的寺院里。从九岁开始学习写文章,积公给他看佛经及有关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他回答说:“我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号称为和尚,让儒家之徒听到这种情况,能称为孝吗?我将要接受孔圣人的文章,可以吗?”积公说:“好啊,你想当孝子!你根本不知道西方佛门的道理,那学问可大呢!”积公坚持让陆羽学佛教经典(的主意)不改变,陆羽坚持学儒家经典不动摇。积公由于矫正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心,用卑贱的工作对他一一进行考验。打扫寺院,清洁僧人的厕所,用脚踩泥来涂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在竟陵城西湖边,没有纸可以用来学习写字,陆羽就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 有一天,向一位学者请教一个字,从学者那里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但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嘴巴动动罢了。积公知道了这件事,唯恐陆羽受到佛经以外书籍的影响,离开佛教教义一天比一天远,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芜杂丛生的草木,并让年龄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时陆羽心里记着书上的文字,精神恍惚像丢了什么一样,心如死灰,如木头站立,长时间不干活。看管的人以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陆羽因此感叹说:“唯恐岁月流逝,不理解书的意思。”悲泣不能自禁。看管的人认为他怀恨在心,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直到)折断鞭子上的刺才停手。陆羽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撇下看管他的头目而离去,卷起衣服投奔戏班,写了三篇《谑谈》。以自身为戏班主要角色,表演木偶“假吏藏珠”之戏。 到唐肃宗至德初年,淮河一带人为避战乱渡过长江,陆子也渡过长江,与吴兴皎然和尚结成为僧俗忘年之交。(陆子)从小爱好写文章,多加讽刺或劝渝。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好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感到羞愧;忠言逆耳,从不回避。因此俗人大多嫉恨他。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高二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