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谷,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选自范晔《后汉书?郭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平间辟大司空府辟:征召。
B.难卒以力制卒:最后。
C.不期俱降,骆驿不绝期:约定。
D.当简天下贤俊简:选拔。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伋为政才能智慧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  ②示以信赏,纠戮渠帅    
③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        ④悉遣归附农     
⑤常严烽候,明购赏            ⑥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伋一生仕宦多朝。他在哀帝、平帝时做过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时被征拜为左冯翊;世祖时,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等。
B.郭伋为政善于治理。他使离乱后的渔阳盗贼销散,匈奴远迹,民得安业;他不战而屈人之兵,使颍川盗贼数百人皆束手来降。
C.郭伋为人讲究诚信。他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就是郭伋做人的原则。
D.郭伋深受信任倚重。他曾被征拜左冯翊,治理混乱不堪的三辅,也曾得到皇帝慰劳,还曾被皇太子召见,赏赐车马衣服什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
(2)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译文: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的败亡,百姓大多狡猾奸恶,盗匪众多。
(2)译文:郭伋知道卢芳是个老贼,很难一下子以力制服他,因此经常严守烽火台,公开悬赏捉拿。


小题1:
试题分析:“卒:”是通假字,通“猝”,一下子
小题2:
试题分析:筛选全都表明郭伋“为政才能智慧”的句子。①说郭伋在王莽时的仕宦情况; ⑥说郭伋不贪钱财,广恩好施。据此,可以排除A、B、C三项,所以应选D项。
小题3:
试题分析:原文表述为“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可见召见郭伋的是皇帝,而非皇太子。
小题4:
试题分析:(1)关键词“既”:已经,“离”:遭受,“重”:又加上,各1分,大意正确2分。(2)关键词“夙贼”:老贼,“卒”:通假字,通“猝”,一下子,“购”:重金悬赏。课本《荆轲刺秦王》《项羽之死》中都有这种用法。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郭伋字细侯,是扶风茂陵人。郭伋少年时就有志向、品行,哀帝、平帝年间被征召到大司空府,几次升迁后任渔阳都尉。王莽时郭伋任上谷大尹,升迁为并州牧。更始帝刚即位时,三辅地区接连遭受乱兵侵扰,百姓感到震惊害怕,有势力的宗族大户人家,各自拥兵自保,没人肯率先依附。更始帝平素常听到郭伋的声名,征召他来拜为左冯翊,让他安抚百姓。世祖即位,拜他为雍州牧,两次升迁为尚书令,多次进忠言谏诤。
建武四年,郭伋出任中山太守。第二年,彭宠被灭,郭伋转任为渔阳太守。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被打败,民众较为狡猾和不善,贼寇无处不在。郭伋到渔阳后,宣示百姓有功必赏,并捕杀贼寇首领,盗贼由此溃散。当时匈奴多次侵扰郡界,边境军民吃了不少苦头。郭伋整顿兵马,设计好攻守战略措施,匈奴由于害怕而远远离去,不敢再侵入境界,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后来颖川盗贼群起,建武九年,朝廷征召他拜为颖川太守。郭伋到颖川之后,招安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这些人都束手归降郭伋,郭伋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务农。于是他上书弹劾自己自作主张,光武帝很欣赏他的策略,因此没有责怪他。此后赵宏、召吴的党羽听说了郭伋的威望和信义,远自江南,有的从幽、冀,不约而同前来归降,络绎不绝。
光武帝因卢芳占据北方,便调郭伋任并州牧。郭伋经过京师时上朝谢恩,光武帝马上召见他,并将皇太子及诸王召来一起宴请郭伋并与郭伋谈了一整天,还赏赐给他车马衣服等物。郭伋借机谈到挑选增补官职时,应挑选天下贤士俊杰。光武帝接受了他的意见。郭伋开始去下属处巡视时,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竹马,在道旁依次拜迎。郭伋问:“你们为何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事情办完后,各位儿童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何时回来?”郭伋告诉别驾从事史,算好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儿童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当时朝廷很多人推举郭伋可以担任大司空,光武帝因为并部尚有卢芳可能造成威胁,而且匈奴还未被平定,想让郭伋在此多任职一些时间,故而不召。郭伋知道卢芳是个老贼,很难一下子以力制服他,因此经常严守烽火台,公开悬赏捉拿。卢芳的将领隋昱于是谋划胁迫卢芳归降郭伋,卢芳于是逃奔匈奴。建武二十二年,被征召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套,以及帷帐钱谷,用以家用,郭伋总是分送与宗亲九族,一点也不保留。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