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予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复为慷慨羽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秦遇将军,可谓深矣然则将军仇报
B.愿得将军之首献秦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遂私见樊於期令秦武阳为副
D.报将军之仇者於是荆轲遂就车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荆轲为刺秦做充分准备的一组是(    )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④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使工以药淬之
⑤乃令秦武阳为副
⑥乃为装遣荆轲
A.①②④B.②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荆轲提出献出“樊将军之首”和“燕督亢地图”,表现了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特点。
B.荆轲私见樊於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言两语说动对方甘愿自刎献头,体现他擅长辞令,工于心计的侠士风度。
C.当太子请求先遣秦武阳时,荆轲勃然大怒,负气而走,这体现了他浮躁多疑的性格,这也为他行刺失败埋下了祸根。
D.易水之滨,面临生离死别,荆轲慷慨悲歌,义无反顾,这体现了他不畏强暴,不避艰险的精神。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3分)
(3)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1)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2)太子和宾客凡是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3) 祝贺完毕之后,请求舞剑,并趁机击杀沛公-刘邦在他的座位,把他杀了。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会成为刘邦的俘虏!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古今异义,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C切齿:形容非常痛恨,古今相同。A穷困:今义为生活贫困,经济困难;古义为走投无路。B偏袒:今义为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古义为袒露一只臂膀。D慷慨:今义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或者不吝惜;古义为声调激愤。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均为连词,雨声。A前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语之间;后一个“之”为助词“的”。B前一个“以”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因为”。D前一个“而”表并列的连词;后一个“而”是承接连词。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①体现的是秦无信;⑥体现的是太子的行为,均不属于为刺秦王所做的准备。所以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浮躁多疑”应是太子丹的性格特点。所以选C。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东道主、行李、定语后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请以剑舞、状语后置句“因击沛公于坐”、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