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4分)初,伍员与申包胥①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2,申包胥如秦乞师,曰-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4分)
初,伍员与申包胥①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2,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③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注释】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本为楚国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②随:诸侯国名。③夷:指吴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也亡:死亡B.申包胥秦乞师如:前往
C.夷德无厌:满足D.吴之未定逮:趁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吴封豕长蛇若舍郑以东道主
B.若邻君若亡郑而有益
C.世事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骂曰
D.秦伯使辞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A.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B.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C.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D.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包胥与伍员私交很好,但在如何对待楚国的政治态度上,两人出现了分歧:伍员充满仇恨,申包胥热爱故国。
B.申包胥在楚国被吴国攻打、楚王逃亡他国的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C.申包胥采用了“借刀杀人”之计来拯救楚国,即请求秦王出兵攻打吴国,最终秦王被成功打动,派出了军队。
D.文章传神地刻画了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申包胥的一番话在秦王听来入情入理,他在秦的一系列行为也十分感人。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12分)
(1)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3分)
(2)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3分)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荆轲刺秦王》)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分) (初中《<论语>十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1)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2)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3)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想用生擒的方式逼迫你,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4)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小题1:
试题分析:A 亡:逃亡。依据语境解释实词。“亡羊补牢”中“亡”为“丢失”;“追亡逐北”中“亡”为“逃跑的人”;“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中“亡”通“无”。
小题2:
试题分析:A是/作为  B和/对  C都表修饰 D句末语气词,不译/哪里
小题3:
试题分析: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 ,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 ,见.....于......等等。
小题4:
试题分析:B“受楚王之命出使秦国”错。“申包胥如秦乞师”,并未受国君之托。
小题5: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注意词的活用以及特殊的句式。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勉、‘复’通‘覆’、兴:使动用法”“闻命、姑、图”“所以、以、劫”“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附【参考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 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着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4分)初,伍员与申包胥①友。其..”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