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高二语文
题文
课内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鸡鸣而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绁②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 ①羖:公羊。②累绁:用绳索捆绑。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人亦忧其忧。(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A 小题6:D 小题7: (1)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2)富和贵,这是人人想得到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 (3)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也可联系成语、课文中改字的用法作为验证或分析依据。D项,遗,遗弃。联系成语:路不拾遗——指的是路上没有人会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品行高尚。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B项是助词,C项连词,表并列,D项是连词,表转折。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诗句含义,比较异同。C项,含义:怎么能作那厅堂上的燕子,只知衔泥为自己筑巢去依附时贵的权势之家。杜甫这句诗,是讽刺小人为利益依附权贵,无所不为。这和孟子所说的为了利益无所不为造成国家不安、而为了仁义就会天下安定一致。 小题4: 试题分析: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也可联系成语、课文中改字的用法作为验证或分析依据。注意学习中要积累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B项,去:离开。《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木兰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狼》“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几个句子中的“去”都是“离开”的含义,另外“去”还有“距离”含义,如:《赤壁之战》“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归去来兮辞·序》“彭泽去家百里”。 小题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项,介词,“在”/语气词,“吗”;B项,介词,“把”;C项,介词,“在”;D项,副词,“将要”。 小题6: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D项,齐景公不重用孔子的原因是齐大夫想害孔子,齐景公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保证他所喜爱的孔子在自己退位后仍能被赏识,恐其受到迫害。 小题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注意:(1)斯、徒、谁与(2)是……也、所欲、以、其道、处(3)两个“乐”“忧” 【译文】 (一)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孟老,您不远千里到这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益?”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谈利呢?只要强调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才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那么,一般士子以至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这样,上上下下互相牟取私利,那国家可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兵车千乘的国家中,大夫拥有百辆兵车,这些大夫的产业不是不多。但是,假若轻道义,重私利,那么,大夫若不把国君的产业完全夺去。是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也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怠慢他的君主。所似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要讲利呢。 (二)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七岁时,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病重,快要死了,釐子告诫自己的后代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纪小却喜欢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出纳钱粮计量公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由此,担任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它的国君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的百里奚,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景公听后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触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知道了。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辞行,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 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上一篇:阅读材料,完成文后两题。(10分)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寿之志三国也,纪魏而传吴蜀夫三国鼎立称帝魏之不能有吴蜀犹吴蜀之不能有魏也寿-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答秦太虚书苏轼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