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徙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徙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权领施州。先是,戍兵他州馈粮,瑊至,请募人入米,偿以盐,军食遂足,而民力。未几,溪南蛮复内,瑊率众擒其酋领戮之,以白芀子弟数百人筑栅,守其险要。
迁殿中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尝奏事,帝询施州备御之术,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命为梓州路转运使。天禧中,河决澶渊。瑊视役河上,堤垫①数里,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须臾,水为去,众颇异之。迁工部郎中,上言:“契丹约和以来,河北减戍卒之半,而复刺土兵,其实益三分之一,而塞下军储不给。请行入中、凿头、便籴②三说之法。”入为三司度支副使。未几,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瑊与丁谓厚善,帝谓辅臣曰:“瑊有吏干,毋深谴也。”徙邓州,坐失举,降少府监、知金州,复右谏议大夫。会河决,徙知滑州,总领修河。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瑊言:“病民者特楗刍③耳,幸调率已集,若积之经年,则朽腐为弃物,后复兴工敛之,是重困也。”乃再诏塞河。河平,擢枢密直学士。
明年,复给事中、知秦州,又坐失举夺一官。召权三司使,复其官如故。时有议茶法者,帝访以利害,瑊曰:“议者未知其要尔。河北入中兵食,皆仰给于商旅。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帝然之。权知开封府,戚里有殴妻至死,更赦事发者。太后怒曰:“夫妇齐体,奈何殴致死邪?”瑊对曰:“伤居限外,事在赦前,有司不敢乱天下法。”卒免死。天圣末,再使契丹,未行而卒。                      (节选自《宋史·寇瑊传》)
【注】 ①垫:陷沉。②入中、凿头、便籴:宋代官府购置边境粮草的三种物流手段。
③楗刍:堵塞河堤决口的竹木土石材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戍兵他州馈粮   仰:依靠B.军食遂足,而民力纾:宽缓
C.未几,溪南蛮复内寇:侵扰D.水为去,众颇异之折:减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瑊吏治才干的一组是(3分)(  )
①瑊设方略,擒送京师         ②偿以盐,军食遂足       ③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
④河平,擢枢密直学士         ⑤皆仰给于商旅           ⑥有司不敢乱天下法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寇瑊消除盗患有方,平定蛮夷得力。谢才盛等人为盗,寇瑊设计擒获他们移送京城;在与南蛮的交战中,寇瑊率领众人斩获其首领,并派人守其险要。
B.寇瑊出谋划策,忠心为国。在任工部郎中期间,针对与契丹议和之后,河北边关守军供给的变化,建言朝廷实行多种政策来解决问题。
C.寇瑊治河有道,成绩显著。黄河决口,寇瑊受命负责修河之事,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寇瑊上奏建议此时应继续治河工程,获得皇帝准许。
D.寇瑊恪尽职守,敢于直言。针对有人议论茶法之事,皇帝征询寇瑊的看法,寇瑊从商人、百姓实际利益出发,直言变更之弊,得到皇帝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5分)
(2)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5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于是告诉寇瑊说:“在东川控制蛮夷,你的办法已经得到检验,一定要为我安抚他们。”(关键词“谕”“控”“其”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如果官府得到茶叶的全部利润,那么商人就不前往(经商),并且边境百姓被运输(茶叶)困扰,茶法怎么可以来反复变动?(关键词“尽”“行”“馈运”各1分,被动句1分,大意1分,共5分)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折:退去,退回。选项没有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翻译句子中的关键实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一会儿,河水退去,众人都感到很奇怪。可见,折,应是退去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应采用排除的办法。③是寇瑊治河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只能表现出他的镇定,和吏治才干没关系。⑤是奏言茶法时所说的客观实情,并不能体现其才干。由此可知,只有A项符合要求。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选项中“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在原文中的表述是“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由“令”字可知,停止修河之事是上级下发的命令,并非百姓自发所为。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1)句中的关键词“谕”通过字体的形体结构和特定的语境,很容易判断是“告诉”之义;“其”在句中是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副词,翻译为“务必,一定”。(2)句中的“尽”为全、都的意思;“行”此处结合商人行商的特点,应翻译为“来往”;“馈运”一词,对考生而言难度较大,此词为固定词组,不能割裂翻译,结合前后文,翻译为“运输”。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他考中了进士,皇帝任命他为蓬州军事推官。李顺的残存势力谢才盛等人又起事为盗,寇瑊制定计谋,擒获(他们)并把他们移送到京城。后来他又被调往任开封府任推官。恰逢施州蛮夷反叛,转运使调任寇瑊代理管辖施州。这之前,守卫的士兵依靠其他州郡赠粮(维持生计),寇瑊到达之后,请求招募人把米运到军中,用盐来补偿,于是军粮充足了,而百姓压力缓解。不久,溪南蛮夷又来内地侵扰,寇瑊率领人马擒获对方的首领并将其杀死,并派几百名白芀子弟修筑栅栏,守住险要位置。
后来他升迁为殿中侍御史,任开封府判官。他曾经上奏事宜,皇帝询问他施州防备御敌的方法,(听完寇瑊的话后)就告诉寇瑊说:“在东川控制蛮夷,你的办法已经得到检验,一定要为我安抚他们。”(后又)任命他为梓州路转运使。天禧中期,黄河在澶渊决口。寇瑊在河堤上视察工役,大堤塌陷数里,众人都奔走逃散,唯有寇瑊独自留在原地,安然自若。不一会儿,河水退去,众人都感到很奇怪。寇瑊升任工部郎中,上奏说:“契丹(和我大宋)讲和以来,河北减去了一半戍守将士,但又添加了土兵,这实际上(比原来)多了三分之一军队,但边塞军需储备却不够。请施行入中、凿头、便籴三种方法(来购置边境粮草)。”后寇瑊入朝担任三司度支副使。不久,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的身份做益州知府。
宋仁宗即位,升迁寇瑊为给事中。寇瑊和丁谓交情深厚,皇帝对辅政大臣说:“寇瑊有管理的才干,不要处分过重。”后将他调往邓州,寇瑊因为举荐不当获罪,降为少府监、金州知州,后又任右谏议大夫。适逢黄河决口,寇瑊被调往滑州任知州,主管修河。不久,因饥荒,朝廷下令停止工程,寇瑊上奏说:“扰害百姓的只不过是征调修堤材料而已,幸好现在都已调集齐备,如果长久堆放不用,就会腐烂成为废弃之物,以后兴办时还须征集,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于是朝廷再次下诏修河。修河完成,寇瑊被提升为枢密直学士。
第二年,又任给事中、秦州知州,又因为举荐失察被削去一级官。皇帝下诏让他掌管三司使,官复原职。当时有人议论茶法,皇上询问茶法利弊,寇瑊说:“议论的人不知道其中的要害。河北缴纳给朝廷的军粮,全部依靠商人运送。如果官府得到茶叶的全部利润,那么商人就不前往(经商),并且边境百姓被运输(茶叶)困扰,茶法怎能反复变动?”皇上同意他的看法。任开封府知府时,亲戚中有一个人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发布大赦令后被发现。太后愤怒地说:“丈夫妻子本是一体,怎么能够(把妻子)殴打致死?”寇瑊回答道:“伤害的行为的确过分,但此事发生在大赦之前,我不能违反法令。”最后免除那个人的死罪。天圣末年,寇瑊第二次出使契丹,没有启程就死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