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18分)穷人的风骨马德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去看,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不认识他。他说,马老师-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18分) 穷人的风骨 马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去看,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但他迟迟不肯给我,还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送钱去,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我问:“少了多少呢?”“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该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了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不好,脑海里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我以为这个事就这样过去了。 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之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头尾,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千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辞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很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选自《中学生读写》,有改动) 19.小题1: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0.小题2:假如你就是文中的那位女生,在教室里看到了父亲火急火燎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的情景,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试写一段心理描写,不少于40字。(4分) 答: 21.小题3:文章的题目是“穷人的风骨”,文中的“风骨”指的是什么?(4分) 答: 22.小题4: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在语言上和结构上都有许多可以品评的地方,试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
答案
小题1:表达了“我”对这位家长和他的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我”十分同情并打算尽力帮助他们。因为“我”曾有过与他们相同的际遇,而“我”已经是一位老师,富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 小题2:(示例)我心中一酸。爸爸,你不辞辛苦,风里来雨里去,为的是女儿能读书长见识,变成穷山沟的“金凤凰”;女儿一定会努力,决不辜负您的期望。 小题3:父亲的角度:耿直坚强(或:正直坚韧);自食其力,决不贪占别人的便宜(不随便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顽强支撑家庭(有困难自己扛)。子女的角度:懂得生活的艰难(或:懂得父母供养的不易)。 小题4:(提示)本文语言平实、朴素,妮娓道来。结构上卒章显志,先叙后议,篇末升华。(具体鉴赏略) |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18分)穷人的风骨马德一天,我正要去上..”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18分)伦敦交响,年轻没错迈上北京保利剧院的指挥台,为两个小时后的正式演出排练,丹尼尔·哈丁抬腿脱下左脚鞋子,作势要敲打面前的乐谱架。指挥台-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只有在比较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各个门类形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其总体特征与-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