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与民族凝聚力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饮誉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中医药学。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凝聚-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中医药文化与民族凝聚力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饮誉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中医药学。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内外炎黄子孙对中医药的认同是民族文化共识的表现,这一民族文化共识促使炎黄子孙团结、内聚,形成民族凝聚力。
②中医药学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其中如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等,不仅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即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而且直接构成中医的理论和概念。中医学还受到儒、道、佛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礼”观念,在医学家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内化为“发大慈恻隐之心” “普救含灵之苦”(《千金方》)的从医动因,外化为“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的大医风范,铸造了高尚圣洁的医学伦理观,孕育出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无数的光辉典范。道家始祖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创立的辩证法体系早在《内经》中就已被接受,道家恬淡自然的养生观及炼丹术对中医药的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③中医药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精神标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用“大医精诚“四个字来高度概括。如学医先学德之风,就是中华民族崇德尚义的反映。不问贫富,不问长幼,不问美丑,不问亲疏,一视同仁,一心赴救的行医宗旨,实质上和儒家传统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文道德观密切相关。医术上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与中华民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统认识模式基本吻合;寒热调配、补泻兼施的配方原则与中华民族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一脉相通;循序渐进、务除首恶的治病程序与中华民族临变不惊、标本兼顾的务实精神彼此呼应;统观全局、辨证施治的医学理论与中华民族整体至上、因人制宜的哲学思想互相协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就是中医药文化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的原因,中医药文化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④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华人中享有崇高声誉,这就是文化共识的表现。文化共识使民族成员在文化心理上有了一致的看法和共同的行为,从而加强了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结,其形成和稳定促使其载体(民族成员)在思想上、行为上更加相似,以至民族成员团结、内聚,形成民族凝聚力。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华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都不同,但他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都以民族文化为根。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文化共识为基础而产生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日前正以蓬勃发展之势得到更广泛的认同,预示着中医药学新的发展高潮的到来。
小题1:下列关于“中医药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享誉世界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B.中医药文化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古代哲学与儒、道、佛等学派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
C.中医药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精神标记,“寒热调配”就与中华民族“临变不惊、标本兼顾”的务实精神相呼应。
D.中医药文化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并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小题2:下列不能体现中医药学“文化共识”的一项是(   )
A.“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不问贫富,不问亲疏,一视同仁,一心赴救的行医宗旨。
B.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辩法的方法论,医术上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与传统的认识模式基本吻合。
C.海内外炎黄子孙对中医药普通认同,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华人中享有崇高声誉。
D.中医药学使民族成员在思想上、行为上更加相似,以至民族成员团结、内聚,形成民族凝聚力。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的“仁”、“礼”等哲学思想,内化或外化在医学家们身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心理观和医学伦理观。
B.道家“恬淡自然”的养生观及其不论贫富,一视同仁的从医道德观,让中医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精神标记。
C.中国古代哲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中华民族整体至上、因人制宜的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中的统观全局、辨证施治的医学理论互相协调。
D.中医药学丰富的民族文化表现与深厚的哲学内涵,令全球华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1:C“寒热调配”与“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相对应。
小题2:D该项是“文化共识”产生的影响。
小题3:B由第③段“实质上和儒家传统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文道德观密切相关”一句可知,“不论贫富,一视同仁”是儒家思想的表现。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医药文化与民族凝聚力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曾..”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