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西爱情诗朱光潜各国诗都集中几种普通的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伦。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当然也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谈中西爱情诗
朱光潜
各国诗都集中几种普通的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伦。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当然也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恩谊在西方诗中几无位置,而在中国诗中则为最常见的母题。把屈原杜甫一批大诗人的忠君爱国忧民的部分剔开,他们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他们便不成其为伟大。友朋交谊在中国诗中尤其重要,赠答酬唱之作在许多诗集中占其大半。李杜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他们的来往唱和的诗有很多的杰作。在西方诗人中像歌德和席勒,虽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朋友乐趣的诗却不常见。
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西方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美貌,申诉爱慕者特多;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西诗最善于“慕”,但丁的《新生》是“慕”的胜境。中国诗最善于“怨”,《迢迢牵牛星》是“怨”的胜境。中国诗亦有能“慕”者,陶渊明的《闲情赋》是著例;但是末流之弊,“慕”每流于“荡”,如《西厢》的“惊艳”和“酬韵”。西方诗亦有能“怨”者,罗塞蒂的短诗是著例;但是末流之弊,“怨”每流于“怨”,如拜伦的《当我们分手时》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是诗的一个很高的理想。
中西情诗词意往往有暗合处。赫芮克的《劝少女》绝似杜秋娘的《金缕曲》。但是通盘计算,中西诗风味大有悬殊。大体说来,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张胜,中诗以简隽胜。在西方情诗中,我们很难寻出“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的境界;在中国情诗中,我们也很难寻出莎士比亚的《当我拿你比夏天》的境界。
通则都有特例。中诗虽较西诗委婉,但也有很直率的。大约国风、乐府中出自民间的情诗多自然流露。像 “愿为西北风,长逝入君怀”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之类如在欧洲情诗中出现,便难免贻讥大方,而在中诗中却不失其为美妙。西方受耶稣教的影响,言情诗对于肉的方面有一种“特怖”,所以尽情吐露有一个分寸,过了那个分寸便落到低级趣味。
肉的“特怖”令西方诗人讳言男女燕婉之私,但是西方人的肉的情欲是极强旺的,压抑势所不能,于是设法遮盖掩饰,许多爱情都因为要避免宗教道德意识的裁制,借化装来表现。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家曾经举过许多实例。但在中国,情形适得其反。不但与宗教道德意识相冲突的爱情可以赤裸裸地陈露,而且有许多本与男女无关的事情反而要托男女爱情的化装而出现。《诗经》中许多情诗据说是隐射国事的,我们倒很希望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家对此种事例下一转语。(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中国爱情诗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姻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
B.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 也有能“慕”者,如陶渊明的《闲情赋》。
C.中国爱情诗都是以委婉、微妙、简隽取胜,如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D.在中国与宗教道德意识相冲突的爱情,用诗表现时尽情吐露有一个分寸。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顶是(3分)
A.中西诗都以人伦为最重要的题材,西方诗都以恋爱为中心,中方诗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
B.中西诗人都能深于情,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西诗最善于“慕” ,中诗最善于“怨”。 但中西情诗词意也有暗合处。
C.“愿为西北风,长逝入君怀” 之类不能在欧洲情诗中出现的原因是,西方言情诗对于肉的方面有一种“特怖”。
D.中国诗中许多本与男女无关的事情反而要托男女爱情的化装而出现,如《诗经》中许多情诗据说是隐射国事的。
小题3:请结合文本,简述西方爱情诗的特点。(3分)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西方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美貌,申诉爱慕者特多;西方爱情以直率、深刻、铺张取胜。(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D项,原文:但在中国,情形适得其反。不但与宗教道德意识相冲突的爱情可以赤裸裸地陈露,而且有许多本与男女无关的事情反而要托男女爱情的化装而出现。所以“尽情吐露有一个分寸”错,是可以赤裸裸地陈露。
点评: 理解文章内容要求考生将题目内容与原文进行仔细的比对,重点比对时间词、限制词、关联词、数量词等。本题只要关注“但在中国,情形适得其反”这句话,就很容易判断了。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原文:中国诗言爱情的当然也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由此可见题中“中方诗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错误,属于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点评:本类题型往往考查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或然变必然、未然变已然等,本题考查的就是漏掉了“中国诗”的限制词而造成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的错误。
小题3:
试题分析:原文:(1)西方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美貌,申诉爱慕者特多。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2)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张胜,中诗以简隽胜。从中西诗对比中就隐含了诗歌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找到了答题区间,就能较容易地回答本题。另外本题有一个优点,将中西方诗歌的特点隐含在双方的对比之中。增加了学生理解难度,但只要认真阅读文本,研究题目,答题也并非难事。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谈中西爱情诗朱光潜各国诗都集中几种普通的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