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简答(必须在第一、二和第三、四题中分别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1)“锦囊妙计”是一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请写出相应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语文
题文
名著阅读简答(必须在第一、二和第三、四题中分别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1)“锦囊妙计”是一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请写出相应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关羽“败走麦城”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葛朗台是如何诱骗女儿继承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葛朗台临终前仍然不忘金钱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其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等人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刘备娶了孙权之妹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2)关羽在进攻樊城时中了毒箭,孙权乘机袭取荆州,曹操派徐晃救援樊城,与关羽大战于沔水,接连打败关平。关羽听说荆州有失,急向荆州退兵,又连遭吴兵伏击,兵力锐减,军心大乱,只得带领残部屯扎麦城,然后差廖化去上庸求援。但上庸守将刘封、孟达记恨关羽,袖手旁观,廖化只得往汉中求援。 (3)葛朗台的妻子死后,他的财产面临着被女儿瓜分的危险。于是,在女儿悼母悲伤期间,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女儿签署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书。欧也妮在“文书”上签字之前,葛朗台连连抹汗,当女儿答应无条件放弃继承权时,他“热烈地、紧紧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4) 在临死前,他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觉得心里暖和。神甫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金子,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最后的遗言是要女儿把财产照顾好,到那边来向他交账。(答出任意两个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名著阅读简答(必须在第一、二和第三、四题中分别任选一题,每题1..”主要考查你对 课文理解,名著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课文理解,名著阅读
考点名称:课文理解,名著阅读
- 课文理解,名著阅读:
主要考察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的理解。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课文有总体的把握能力。
阅读即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我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对文本的阅读的过程。如果连基本的文字意思都看不懂,又何谈做题,又何谈提高成绩。
而语文的阅读理解又是重要之重要。阅读理解在整个语文考试中占大比重分值。这一块是我们拿分的重要阵地,也是我们失分的重点位置。 知识点拨:
一、问题设置:
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
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
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二、做好阅读理解经验:
1、读,且熟读
阅读的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
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2、思、且深思
只要深思,才有发现。所谓深思,就是读者应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任何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3、取、忌断章取义
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怎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怎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呢?正确的做法是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应于文章的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如,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失之偏颇,谬误丛生。三、阅读理解的常用解题思路:
1.明主旨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这就是主题。议论文总有一个中心论题,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观点加以论证,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个课题,通过实例或实验给以科学的分析解释,即使是新闻报道,也以某一事件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将该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交代清楚,从而引起读者的普遍关心。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大意很关键。2.抓要点
阅读理解短文的信息较为密集,考试时并不要求每句都透彻理解并瞬间强记所有信息,在领会短文大意之后,可根据试题迅速抓住有关段落或句子核查与分析,然后作出合理判断。
3.理顺序
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地点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贵重好坏、课程的内容时间、人物的思想品质等,必须根据试题要求进行重点的比较和整理,然后作出判断。
4.破疑点
快速阅读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疑点,如对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确切、人物事件的关系不清楚、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明朗等等,有时读完一篇较难的短文,甚至有"如入云里雾中"的感觉。如何突破疑点从而改善阅读的心态呢?第一,借助试题破疑点;第二,比较用语的异同破疑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