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2009年颁发的名誉院士的名单里,出现了一位没有接受过教育、来自基层的食堂服务员。这位82岁的婆婆袁苏妹,曾在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综合读写/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指古代诗文上下文说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2)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伱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1)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2)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谐音: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例如:邢大舅就喝了一杯,说道:“……那土地道:‘这墙砌的不结实。’众神将道:‘你瞧去。’土地一看,果然是一堵好墙,怎么还有失事?把手摸了一摸,道:‘我打量是真墙,那里知道是个“假墙”!’”众人听了,大笑起来。贾蔷也忍不住的笑,说道:“傻大舅!你好!我没有骂你,你为什么骂我?快拿来罚一大杯!”(曹雪芹《红楼梦》)——“假墙”与“贾蔷”谐音。
16、引用: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例如: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百依百顺的,怎么忽然的这等执性起来?……他这一段是从至性中来,正所谓儿女中的英雄,一时便有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常用修辞手法列举:

    1、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2、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

    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

     

  • 一些常用的修辞用法: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搜索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