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上海胶州路728号那场不该发生的大火,终于还是发生了。无论怎样努力的救援,都不能让滚滚烈焰中的同胞逃出生天。紧接着,是河南中平能化集团-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综合读写/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上海胶州路728号那场不该发生的大火,终于还是发生了。无论怎样努力的救援,都不能让滚滚烈焰中的同胞逃出生天。紧接着,是河南中平能化集团矿难,贵州大坡煤矿透水事故,总共49名矿工兄弟死亡。最新消息则是,11月30日,湘潭县谊德煤矿透水,至少7人被困井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人民日报这篇时评标题,就显得特别振聋发聩。
是的,是到讨论生命与发展的优先排序的时候了。这是因为,生命权利与发展的冲突,已经太多,由此引爆的生命悲剧,也实在让人应接不暇。矿难,血拆,火灾,泥石流,石化爆炸,工业污染……几乎每天都有突发灾难,几乎每天都有同胞遇难,仿佛一场连绵不绝的冷战争,不知伊于胡底。
所有这一切,据说都是发展的代价。发展是硬道理,往往被曲解为一切为发展让路,包括生命。正是出于这样的曲解,怎样的灾难,怎样的悲剧,都不能打动某些人的铁石心肠,发展往往蜕变成排他性的发展,不顾一切的发展,亦即冷酷的发展。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理念,被广泛沿用到和平发展时期,成为某些人的主导思维。所以业主自焚的熊熊大火无法动摇他们强拆的决心,他们会镇定地指挥强拆队伍继续推进;所以在业主因强拆不幸遇难之后,他们可以毫无愧疚地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所以当宜黄血拆震惊中外之时,宜黄部分官员竟会有着迥异于舆论的判断,不是同情死伤累累的钟家,而是同情仅仅被免职的宜黄主官。
那些主张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主张发展可以不计代价的人,相信也并不愿见到悲剧的发生,相信也曾阻止悲剧的发生。不愿死人,人同此心,他们不会例外,这毋庸置疑。但更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不愿见到悲剧的发生,但也不怕悲剧发生。他们不愿死人,但也不怕死人。所以,尽管他们也曾阻止悲剧,但他们没有尽到全力,不肯望自焚而止步,不肯望跳楼而止步。发展,就这样往往成了嗜血图腾,而凌驾于生命权利之上。
不怕死人,这正是导致一切生命悲剧的终极原因。这种心理反映到体制层面、公共政策层面,就是死得起人。只是因强大舆论,才从宜黄事件起,将导致血拆悲剧的责任人免职,而在此前如媒体报道,拆出人命的地方官员个个都在,这咄咄怪事无疑披露着一个荒诞的逻辑,那就是,GDP少了是要丢官的,但为了GDP逼死人,则可以不丢官。生命和发展优先排序的本末颠倒,至此昭然若揭。
不仅体现于仕途安排上,死得起人更体现于经济安排上。因为生命的无辜夭亡,责任人不仅要丢官坐大牢,更要在经济上赔得倾家荡产,如果能这样明定刑典,就会让所有无良企业和无良官员,哪怕仅仅出于盈亏算计,也不敢对生命轻慢。但是惩罚性赔偿的缺位,使得生命的价值可以很轻松地换算成责任人容易承受的数目字,甚至可以将这数目字事先就摊入成本预算之中。人可以死企业不能倒,生命赔偿要服从企业盈利或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生命和发展优先排序的本末颠倒,在这里再次得到无情的印证。
是时候了,是时候对传统发展逻辑全面反思了,是时候对生命和发展的关系拨乱反正了。现在不是倡导包容性增长吗?这里的包容,首先应当包含生命。“发展为了人,安全第一位。我们要安全发展,不要血淋淋的发展。”《人民日报》时评这一振臂之呼,理当升级为全民共识,升级为发展方式转型的指南。
回顾一下前不久的智利矿难吧。整个国家都被矿难动员起来,整个国家都为救援行动起来,他们事实上是把矿难当做了国难。这才是对待生命的正确的态度。不仅矿难即国难,而且每次灾难都应是国难。因为,国不是别的什么,国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国民,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组成的。国是所有国民的生命共同体,所以,每一次生命悲剧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事件,每个同胞的生命权利都攸关所有同胞的生命权利。无分贵贱,无分穷富,无分老幼,每个国民的生命安全都应受到国家的同等保护。
在这点上,没什么口子可开,没什么条件可讲,发展也不可以!如果让发展蜕变成吞噬生命的黑洞,发展不只对遇难者毫无意义,对所有幸存者也没有意义,因为,生命悲剧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可能是主角——纵然生命悲剧都是小概率事件,但谁又能担保,那样的小概率不会有一天轮到自己头上,今天的幸存者不会是明天的遇难者?
(1)请概括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7分)
答: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3分)生命不该为发展让路。
(2)(7分)(观点1分,理由阐述6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亦可。)

(1)此类题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即要求考生具有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概括时,能围绕“生命的重要性”即可。(2)综合性学习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种题要求学生读题要细,明确要求,参透材料,创意要新,能展开美妙的想象,在表述上要明确,表达准确,得体并富有层次感。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上海胶州路728号那场不该发生的大..”主要考查你对  综合读写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综合读写

考点名称:综合读写

  • 综合读写: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5)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写节目串词、写主持人的开头语等等。

  •  

  • 综合读写教学:

    一、阅读:

    1、广泛搜集材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可以是诗歌散文、报刊、杂志、格言佳句,也可以是文章中某句优美的言辞或极富哲理性的语句,并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提高阅读水平.教师搜集的材料学生感兴趣,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应立即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要阅读一些好文章、好作品,指导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加强理解性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多背一些课文
    理解性阅读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要理解透。这种阅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记忆、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师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去阅读文章,争取自己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章。

    3、读中讲,讲中读,加强学生诵读训练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采用多种途径优化学生的朗读训练,讲读课文前,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轻读思考,既而读通读懂课文。讲读课文中,边讲边指导朗读,老师再用亲切真诚的语气来范读,然后再指名读,再讨论理解,最后全班表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