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古诗词阅读/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请结合这首词说明“感慨遂深”的含义。(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词中写了春天的落花、寒雨、晚风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悲凉画面。                                                                     
(2) “感慨遂深”指词人的思想感情深沉蕴藉。上阕写风雨中落花飘零,下阕中词人将残花想象成泪美人,她似乎哀告词人趁残红尚在多饮几杯,只怕不能重逢了,从而委婉表达出一位亡国之君朝不保夕的沉痛与绝望。“人生长恨水长东”两个“长”字相加更强化其悲痛之情。                                                                 

全诗赏析:
这首小词即景抒情。词人感伤暮春时节的春花凋谢,觉得春花遭受风雨摧残,好不凄凉,借此来抒发国破家亡的痛与悲,感叹人生无常、愁恨悠悠。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爱恨情愁总是无穷无尽,但唯有李煜笔下的愁恨更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动容。几近口语的寥寥数字,直率而真挚地写出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独有的愁怅,随意中尽显词人才情。较之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愁苦更深、更痛。              
“林花”与“春红”本是美好时节春天姹紫嫣红色彩的表征,如此美好,却“谢了”,并且谢得“太匆匆”!“谢了”,觉痛,“太匆匆”就更痛,蕴含着词人对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无限感叹。对林花匆匆凋谢的“无奈”,归结于“朝来寒雨晚来风”。看似大自然对林花的风雨摧残、是自然规律,实则暗喻其国破家亡缘于外力无情的打击。“无奈”写出了复国无望前途渺茫的心境。              
下片“胭脂泪”是用拟人的手法,将寒雨打落春花喻女子流泪的胭脂面,这不尤让人想到人面桃花的诗句。花本无泪,乃人有泪,当年的宫娥嫔妃(gong1 e2 pin2 fei1,娥:美女。嫔:皇帝的妾;皇宫中的女官。妃:皇帝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子。妃嫔:泛指皇帝的妾),她们的命运也许正恰如这寒雨打落的春花吧。此泪也应是李煜心灵的血泪,仅仅三字凄惋痛惜之情便跃然纸上。真是让后人赞叹啊!“相留醉”写出人花相依如痴如醉,落花伴失意人。怎奈风雨无情,美景难再。而“几时重”分明是词人盼望美景重现,盼望他昔日惬意的生活能重来。可一切都不可能,“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啊!以恨喻人生、以水喻恨情,人生恨也悠悠,水也无情,滚滚东流。词人仿佛是开闸泻情,出也奔涌,驻也汹涌。                  
自古以水喻愁恨的诗句多多,如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白的“一水牵愁万里长”等等,而李煜这痛彻肺腑发出的人生感叹奔放中所富含的人生哲理,由于他个人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和他的幽恨才情成就了他的词风转变,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审美意境。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主要考查你对  古诗词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古诗词阅读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 古诗文阅读原则: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