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古诗词阅读/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相照应的诗句是:                            。(4分)
小题2:若将“误落尘网中”的“尘网”改为“罗网”,为什么不好?(3分)
答:                                                                           
                                                                               
小题3:在一次读诗会上,有位同学将诗中“桃李罗堂前”一句理解为“堂前桃李满桌”,你认为他的理解是否合适,请结合前后诗句说出两个理由。(4分)
答:                                                                           
                                                                               
小题4:从诗中看,作者归隐田园后,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5分)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诗抒发了作者对入仕的悔恨,对归隐的向往的情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分。共两空,每空2分)
小题2:“尘网”的意思是“尘世的拘束犹如罗网”。若改为“罗网”,就削弱了“尘世的拘束”这层意思(3分)
小题3:答案示例:“榆柳荫后檐”是说屋后种的是“榆柳”,“桃李罗堂前”与这一句对举,应理解为“桃李列植在堂前”。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一层的描写来看,前两句是写屋前屋后的景象,后四句是写乡村的生活,所以,将“桃李罗堂前”理解为“堂前桃李满桌”也不合适。
小题4:作者心情是愉悦(轻松、闲适)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对田园居所和乡村环境的描写表现出来的;也有直接抒发出来的。(5分。心情1分;通过描写表现,2分;直接抒情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要理解“羁鸟”“池鱼”的比喻义,诗歌借这两个形象比喻自己,将“旧林”“故渊”比作自由的生活场所。理解了这些比喻义,本题不难了,第二空也就很容易填出来了。
点评:诗歌鉴赏历来是个难点,用填空的形式来考查有利于引导考生理解诗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对帮助考生理解诗歌很好处。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要理解“尘”的深刻含义,还要结合陶渊明“脱俗”“避世”的特点来理解。
点评:这是考查诗歌炼字的一种变式题,这种考试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诗歌中的关键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优美语言的能力。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从对举的手法来分析,本句是与“榆柳荫后檐”对举的,所以不可能是“桌上”。其次应从诗歌层次上来分析,
点评:本题是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变式题,命题形式新颖,用考查理解诗句的形式,结合现实生活,让考生判断并分析正误,这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新性。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首先从关键词入手,“无尘杂”“有余闲”“返自然”这些词直抒胸臆,表达了高兴之情。再从对田园快乐生活的描写,对田园清静环境的描写也可得出“高兴之情”。
点评:鉴赏诗歌的主旨有多种方法,从关键词句分析,结合注释、作者、写作背景分析,本题首先要分析关键词,然后结合诗人的身世,就可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主要考查你对  古诗词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古诗词阅读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