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释:(1)浐水,古代关中八川之一,源于陕西-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古诗词阅读/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1)浐水,古代关中八川之一,源于陕西蓝田西南的秦岭中,入渭河。(2)凤城,长安别称。楼阁,一作宫阙,皇帝居住地。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1)谢亭,即谢公亭,尽安徽宣城北,谢眺曾在此送别范云,后人以其为送别之处。(2)劳歌,古代送别时所唱的歌。
小题1:两首诗同样写到“水流”,一用“尽”,一用“急”,请分别赏析其妙处。(5分)
答:                                                                     
                                                                             
                                                                      
小题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两首诗的异同。(6分)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流尽年光是此声”。“尽”,完;把年光流走,意写流水无情。“古今情”“宫前水”,又意味着,流掉的不止是事件,更是年华,更是所有。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是诗人发出的深沉浩叹。(2分)“急”,湍急;“水急流”,写出舟行迅疾,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急”字还写出诗人孤寂之由、孤寂之状,暗透出 “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2分)结构上,“急”字又起到上承“解行舟”,下启“人已远“的作用。(1分)
小题2:《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 暮春时节叶茂枝繁、花落红瘦,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同时表达了诗人悲伤的心情。“暮云楼阁古今情”,夕阳衔山,暮云笼罩,引领遥天,楼阁在暮云中隐现。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种种情绪都通过这黯淡沉郁的景象隐衬出来,以忧郁之景写忧郁之情,收到借景抒情的效果。(3分)
《谢亭送别》,“红叶青山水急流”,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
后两句写诗人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景与情相契合,是“以哀景写哀情”。
第二句以明丽景色反衬别绪,三四句以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流尽年光是此声”。“尽”,完。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红叶青山水急流”, “急”,湍急,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炼字题,这种题的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小题2:
试题分析:“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
《谢亭送别》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点评:本题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常规的鉴赏表现手法,而是比较阅读。这需要分别对每首诗的表现手法具体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的表现手法。因此这种题实际上难度加大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主要考查你对  古诗词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古诗词阅读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