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据《文汇报》2006年7月22日报道,离休干部、老教师冯汉亭日前来信讲了三件事。暑假开始,他就读小学的小孙子被暑假作业中一道“218×23=?”的数-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文汇报》2006年7月22日报道,离休干部、老教师冯汉亭日前来信讲了三件事。
暑假开始,他就读小学的小孙子被暑假作业中一道“218×23=?”的数学题难倒了,跑来问爷爷怎么计算,爷爷大吃一惊反问道:“这个题你都不会算,难道乘法口诀没有背过吗?”不料孙子回答:“我把计算器忘在学校了,如果有计算器,一按键答案就全出来了,哪还需要背乘法口诀啊!”
冯老师一位学生现正读大学三年级,放假来看冯老师。闲聊时,冯老师问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公然抱茅入竹去”中“公然”是什么意思,学生不以为然地说:“这查一下《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不就行了吗。”
还有,冯老师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两所著名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时,一道“山西省会在哪里”的问题难倒了诸多优秀高中毕业生,一位大胆的男生反问面试老师:“上网一查就知道了,记住这样的知识有多大用处?”
冯老师在信中感叹:小学生的答案在计算器里,高中生的知识在网络里,大学生的学问在辞典里,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教育部门重视吗?
请你对“基础知识该不该牢记”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题型:写作题  难度:偏易

答案

可以支持“该牢记”,可以反对“该牢记”,也可以一分为二“有的该牢记,有的不该牢记”。
反对的观点:很多死记硬背的所谓的知识其实不是基础知识,真的不需要记忆,用到时只要知道查相关资料就可以了。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学得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科目众多且教材中老化的陈旧的基础知识太多。学会减负也是一种智慧。“能找到知识”胜于“死记硬背知识”。基础知识也不在于积累了多少,而在于积累后会不会用。
支持的观点:掌握的知识不怕多,知识越多越好,知识面越宽越好,脑子越用越灵,记忆也是如此。
部分支持、部分反对的观点: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需要记忆的,尤其是常识,关键是先要弄清哪些是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以致用的“用”不仅包括直接运用,还包括间接运用,应该掌握的知识不能一味地依靠“外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据《文汇报》2006年7月22日报道,..”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