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上世纪年代,李叔同和夏丐尊先生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望着弘一法师简朴的生活,每餐只有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夏丐尊先生百感-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年代,李叔同和夏丐尊先生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望着弘一法师简朴的生活,每餐只有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夏丐尊先生百感交集:
“一碗腌萝卜,你不觉得太咸吗?”
“咸有咸的滋味。”弘一法师平静地说。
“不喝茶叶,一杯白开水就不嫌太淡了吗?”
“淡有淡的味道。”
后来,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成,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人生的滋味本也就如此,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们在琐屑的生活中可曾体味到什么“滋味”?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要有真情实感。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写作提示
日常生活中的“滋味”多种多样,可写的也数不胜数,我们可在“滋味”前添加一些修饰语,以缩小作文范围——比如写成“胜利的滋味”“孤独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成长的滋味”“心痛的滋味”“幸福的滋味”“青春的滋味”“读书的滋味”“思念的滋味”“年的滋味”等。当然,不管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尽可能地表现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决不能流于浅薄与空泛。

审题方向
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每一种我们都要尝试,都要接受。要用一颗乐观的心积极的对待它。
①面对打击,面对困难,不必抱怨,也不必畏首畏尾,调整好心态,把这些当成一种体验,一种经历和苦难,使自己走出了困境;
②在生活中学会随遇而安,不挑挑拣拣,生活也自然很简单了,很满足,很快乐
例文:
高三滋味
秋深了,天凉了,高三了,快高考了。
只有经历高三,才能进入象牙塔。以前常听高三的学长说高三有多累多苦,我的心中还存在着一丝疑惑:高三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可怕、恐怖吗?我在期待和恐慌中迎来了高三,期待的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恐慌的是怕“最终还是差一步,停在幸福不远处”,其个中滋味是非身临其境之人不能体验的。
我们学校高三的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上层,再加上其间充满了无声的竞争硝烟,让曾经高一、高二的我们觉得既神秘又遥不可及。相比之下,那时的我们真的是时间的富翁,像学校喷泉池里的金鱼一样在时间的河流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可是,时间的车轮还是无情地把我载入了高三,终于我也像学哥学姐们那样抱着课本在校园里行色匆匆,每天都趴在课桌上奋笔疾书,心里由衷地发出感叹:高三的忙与累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高三是寂寞却又美好的,每一位高三学子都会将这句话反复默念,然后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以前特关心的事情:如球赛,哪位歌星又出新专辑了,又流行什么服饰了,现在都已经置若罔闻了。每天辗转于宿舍、教室、食堂这三点一线间,像条择食饥鱼急匆匆地在校园里穿梭。但是我于忙碌间也发现了楼顶的星光更亮,看得空间更为寥远。我学会了坦然面对苦与累,笑对挫折,因为我知道胜利的果实需要你奋力去采摘……
秋深了,天凉了,叶落了,更忙了。
高三是属于秋天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其实秋天的内涵未必全是萧瑟,它只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等待希望的美丽过程。
日子在指间微笑地流过,没有人能留住或让它放慢脚步。就这样,日子在平淡中重复,在重复中平淡。有人说高三是凤凰涅槃,说这话时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点儿悲壮色彩。有一位学长曾经对我说:高三是一个蛹的神话,主旨是蜕变,破茧而出!是啊,独木桥纵然难过,但谁能抵挡对岸美好风光的诱惑呢?
夜阑人静,月如钩。在每个高三学子的睡梦里大概都会有一朵不败的梦之花,暗香浮动。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上世纪年代,李叔同和夏丐尊先生..”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